很多年前还在辞书社工作时,为了组稿方便印过一张有点“个性化”的名片,头衔是“棋牌编辑”。很怀念那一段相对纯粹的编辑生活,每天可以摆开棋盘堂而皇之地“摆谱”,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刚进社的时候就鲜格格地挖空心思想选题,那时我所在的文艺编辑室,唐诗、宋词之类的鉴赏辞典正风生水起,市场大火,我也得到了灵感,向领导提出编辑象棋、围棋的名局赏析词典以及三项棋的入门指南。室主任、也是我的师傅居然首肯了,于是我大着胆子向屠景明、赵之云、林峰、葛维蒲等名家组稿,几本书编下来,也就算真正进入棋的圈子了。
恰好我的两个外甥都在学龄前,作为娘舅自然想把两个娃儿引上棋途,可惜虽有“满腹经纶”(其实十足的“三脚猫”而已),却实在没有教学生的本领,除了跟孩子吹胡子瞪眼睛,闹得娃儿两眼泪汪汪,我真就没啥招了。最终我的教学成绩可想而知——两个外甥都没有进入棋童的行列,万幸没有耽误了他俩的学业。
终于俺有闺女了,我又做过一番尝试,陪着丫头在象棋盘上玩儿,虽然咱也成熟、稳重了,不至于像对待俩外甥那么简单、生硬,可惜闺女压根就只有五分钟的热度,玩儿了几把便兴趣索然,再也不愿回到棋盘前了。我的梦想至此彻底破灭了,好悲催!上海每年有多次少儿棋类比赛,主办者往往会邀我去看看,帮助做点宣传工作,每每会引发我的慨叹:“老杨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曾把女儿培养成小棋手。”咳,得了,等俺升级为外公再来圆梦吧!
培养棋童,道路艰辛。今天已经成为全国冠军的象棋特级大师谢靖可以说是我看着长大的,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如我一般的超级棋迷。谢靖在父亲的启蒙下学会象棋,小时候他觉得下棋最开心,因为可以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既能下棋,又能旅游,还能尝美食。小家伙确实是下棋的好材料,得到了名师李国勋的青睐而悉心传授,九岁那年居然已经出现在全国个人赛的赛场上,与成年高手比试。11岁时被上海浦东队相中,参加全国团体赛。第二年被棋坛司令胡荣华收为“关门弟子”,谢靖成了上海象棋队年龄最小的一员。他的父母不得不两地分居,本在家乡泰州医院当护士长的母亲到上海照顾他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状态持续了好几年。围棋界当红的明星柯洁、时越、范廷钰等等,也都有着类似的经历、类似的故事。
更多的棋童,最终不会走上专业道路,但是他们并没有白白浪费时间,下棋会成为他们终身的爱好,这已经足够了。
从媒体的报道我们了解到:那只神奇的阿尔法狗的设计者哈萨比斯也曾是一枚棋童,他拥有国际象棋国际大师称号,不过这个天才并不想成为又一个卡斯帕罗夫。大约在8岁时,哈萨比斯用参加棋赛赢得的奖金给自己买了第一件东西:电脑。1997年“深蓝”在国际象棋领域击败卡斯帕罗夫,这给哈萨比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开始研究设计围棋界的“深蓝”,希望看到电脑技术有朝一日也能在围棋比赛中打败人类。“人狗大战”以“狗狗”获胜告终,这一天的到来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曾经的棋童,开发了打败人类代表的人工智能程序,人和机究竟谁是胜者,还需要去较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