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讲话并没有直接点许浦村,但是大家知道,讲话的内容包含了许浦村。
这是今年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讲到了上海的“五违四必”综合整治。他说,上海一年来着力补短板、守底线、防风险,全市拆除违法无证建筑1300多万平方米,这是敢担当、敢负责、敢啃硬骨头的体现。
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我和在场的上海同志一样,都十分兴奋。总书记对上海的工作这么了解,又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
闵行许浦村是上海补短板的典型。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三访许浦村,8个月里许浦村巨大变化,正是上海敢担当、敢负责、敢啃硬骨头的生动写照。
我第一次知道许浦村的名字,还是在去年7月末的酷暑季节。由于某些原因,我较早知道了韩书记不打招呼的调研,看到了最早的那些许浦村现场照片。那里真是违建遍地,污水横流,河道肮脏不堪。去过那里的人都说,许多地方滑腻腻的,脚都踩不下去。
有张照片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去年7月22日下午,韩正站在横跨许浦港的许金桥上,目光凝重。从许金桥上望出去,炎炎夏日里的许浦港,河里漂满垃圾,河水散发着阵阵异味。河道两侧,是密密麻麻的违法建筑和群租房。
村民告诉韩书记,全村3万多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都是直接排入许浦港,导致河道常年黑臭。群租户还随手把垃圾扔进河里,到了夏天臭气熏天。消防安全也是大问题。
“五违”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上海发展的短板。韩正书记多次强调,补短板是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精力补好短板,事关上海的“长板”能否加长,事关上海的协调发展能力能否提升,更事关上海的城市竞争力能否永续。
在去年7月不打招呼的系列调研之后,以浦东合庆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为开端,开始了上海“五违四必”综合整治。许浦村列入整治重点。
位于闵行华漕镇东部的许浦村,违法建筑之多、拆违难度之大,有目共睹。村里525户人家,违法无证建筑就有60万平方米,户均1000多平方米。全村每年违法无证建筑民房收益就有6600万元,户均10万多元;村集体违建出租给企业的收入,每年也有5000多万元。在这些违法建筑集中地方,人口高度集聚、利益盘根错节、环境乱象频出。
但是真正下决心治理,以上海的社会治理能力,没有啃不下去的“硬骨头”。
今年开年首个工作日下午,韩正再次不打招呼前往许浦村。第二次登上许金桥,面貌已经有了不少改观。许浦港两边原先密密麻麻的违法无证建筑基本被拆清,成片的乱搭乱建已经变成了一片废砖瓦砾,河道清理刚刚开始。一些村民看到韩书记,像看到老朋友一样热情围了上去,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看得见的变化。
昨天下午,当韩正书记第三次走上许金桥时,许浦港两岸和许浦村里,面貌已是焕然一新。河道两侧已拦上整齐划一的木栅栏,沿河廊道已经铺好,一旁拆除了3.4万平方米违法无证建筑的空地上,建起了全新的村民休闲绿地。一位前次遇到过韩书记的老伯特地等在村民之家的门口,要见见老朋友,握一下手表示感谢。他拉着韩书记的手说:“原本想也不敢想的事,真的做成了!现在环境真的好太多了!”
从去年10月全面启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来,许浦村已经基本拆除了57万平方米违法无证建筑,关闭非法生产经营企业256家,其中危化品企业3家,清退非法居住来沪人员1.3万人。如今,这里的安全隐患和污染物业少了,环境的脏乱差得到有效控制,再发展的空间也腾出来了。
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在许浦村召开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市委书记韩正主持会议并强调,补短板,是今年市委的重点调研课题,更是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直逼问题、不回避矛盾,用钉钉子精神抓推进落实,“要相信群众、依靠基层,千方百计提高整治实效,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三访许浦村,三次看到不同的许浦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问题村”的巨大变化,看到的是敢啃“硬骨头”的精气神。
许浦村巨变,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比如,敢于担当、加强协同,法治引领、依法整治,相信群众、依靠基层,舆论监督、引导共识;比如,“没有例外、一视同仁、没有死角、统一标准”;比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但是,在许浦村巨变的背后,我们更能看到的是上海补短板的决心、推进发展的意志。上海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就要敢担当、敢负责、敢啃硬骨头,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样一种精气神,是比解决任何具体问题更加可贵、更值得我们记取的。
拆违难如许浦村都能得到很好解决,还有什么短板,我们不能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