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志愿者如是说——
周丽(外企白领):我是一名“新上海人”,平时社交圈子比较窄,刚来上海时总感觉无法真正融入到上海这座大城市,曾经一度迷茫困惑。听说有“幸福白老汇”的项目,我马上申请当了一名志愿者。
在我看来,“幸福白老汇”是连接社区白发老人和白领志愿者的纽带,是满足“白发”与“白领”需求的“鹊桥”。尤其通过APP的上线,大大方便了人们随手做公益,增强了志愿者与需求对接的及时性,让社区志愿、公益服务可以“全年无休”,也更好地促进了“白领”、“白发”间的互动。
通过这个平台,白领可以教老人用电脑,用智能手机;老人可以教白领包粽子,绣十字绣等。它既是社区老人发挥余热的平台,又是吸引白领发挥才能、展示风采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白发”、“白领”各自的需求能更好地对接,各自的才华能更好地展现,实现“做幸福公益、享幸福生活,聚幸福暖流”。
同时,当我作为一名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老人送上服务的同时,也是在向周围的朋友、同事等传递着一份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志愿服务的正能量,在关爱老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在与社区老人的沟通互动中,我感受到了老人们身上的很多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和传承,在服务他人中领悟到了“关爱他人,幸福自己”的真谛。
“白发”志愿者如是说——
朱荣林(76岁,社区退休老人):退休后,原本以为摆脱了工作压力、人际应酬的退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一开始,全新的生活确实让我过得轻松愉快。但时间一长却逐渐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每天围绕的就是柴米油盐等琐事,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似乎就仅限于此了。其实,我感觉自己还很年轻!
上海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举办了一系列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友,我们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幸福不老队”!大家一起参加幸福合唱团、幸福街舞队等,还一起聚会、旅游。
如今,通过“幸福白老汇”,我从年轻的白领那里学会了如何使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现在我已经学会了使用微信聊天、网上购物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我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因此,“幸福白老汇”已成为“白领”和“白发”互相服务、互为志愿者的平台。我也希望有机会回馈那些一直为我们老年人服务的白领们,真正实现“幸福白老汇,幸福你我他!”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