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改革已在路上,在经营权、“份子钱”、网约车合法性等方面取得突破。记者梳理了地方的一些做法,从中透视出租车改革的趋势。
经营权“无偿、有期限”
长期以来,在数量管控和公司化经营模式下,出租车被看成是一种可以“经营”的资源,有地方一个出租车牌照可以卖到几十万元,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奶酪”。
出租车改革开始破冰,杭州、南昌等多个城市相继取消出租车经营权使用费。3月1日起,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等地也停止征收出租车经营权使用费,实行经营权无偿、有期限使用。
“改革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向,就是出租汽车的经营权要无偿、有期限。”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说。
3月底举行的2016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深圳市交委提出,深圳新增的出租车经营权将全部无偿使用,已有牌照逐步过渡到无偿化。
南昌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南昌此次停止征收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费,是通过长期调研后采取的“破冰”行动。将预先实际征收的2016年1月1日以后的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费予以退还。
“份子钱”多方协商决定
由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费、企业管理费等构成的“份子钱”,是出租车改革的焦点之一。
此前,江苏省提出将出租汽车企业向驾驶员收取的管理服务费、租赁承包费正式放开,这意味着,“份子钱”交多少,司机可以和公司商量着办。近日,深圳市公布“出租车行业简政放权保障驾驶员合法权益四项措施”,其中包括改革月缴定额(份子钱),额度将由企业与驾驶员协商确定。
作为出租车改革六方面内容之一,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份子钱”将由过去的政府调控改为由出租汽车企业、行业协会与出租车驾驶员、工会组织平等协商。
网约车探索规范路径
大量的网约车正让出行变得更便捷,但网约车如何规范却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私家车与挂靠车兼有的网约车,到底能不能获得运营许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世界各国对如何监管网约车一直争议不断,一些发达国家对网约车持完全禁止的态度,美国各州也是有禁有放。“我们在制定暂行办法时并没有一禁了之,而是通过立法让专车获得合法身份。”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此前表示,通过设计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政策,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层次的出行需求。 据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