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将门 擅长野战
1957年5月8日,尼科尔森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其父威廉姆斯当过陆军准将,退役后当过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秘书长。在家庭熏陶下,尼科尔森从小就充满参军的热情。1982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后,他以理学学士身份进入美国陆军,第一个职务是步兵排长,军衔是少尉。服役期间,他工作积极,显现出较强的指挥才干,很快被选派到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深造,获得军事文理硕士学位。
20世纪90年代,尼科尔森进入美国陆军的战略战役兵团指挥机关工作,曾任陆军参谋部作战参谋、美军欧洲司令部联合作战参谋、北约波黑维和部队司令特战助理等职,具有较高的参谋水平和政策领悟能力,尤其熟悉特战领域事务。1995年12月20日至1996年12月20日,尼科尔森亲率美军第82空降师的一个特遣队,控制从萨拉热窝机场到巴尼亚卡镇的咽喉要道,成功清除沿途的波黑穆族和塞族游击队,确保北约执行部队(IFOR)顺利控制萨拉热窝“安全区”,这次行动也让他获得“特战尼克”的外号。
2006年,已是陆军准将的尼科尔森随北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ISAF)在阿富汗服役三年半,担任高级指挥职务,美国《星条旗报》形容他是“阿富汗反恐战争期间在战地任职时间最长的美国将军”。期间,他多次参加ISAF部队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的军事行动,曾亲手打死一名塔利班的分队指挥官,而这段经历也深深嵌入他的灵魂深处。尼科尔森曾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自2001年‘9·11’事件后,我的军旅生涯就打上深深的阿富汗烙印。在相当长时间里,我或者在阿富汗作战,或者在美国、欧洲的军事基地里为阿富汗作战行动提供支援。对那个国家,我无比熟悉。”
2012年10月5日,尼科尔森出任第82空降师师长,军衔升为少将。该师是美军的全球快速反应部队之一,在他任师长期间,2013年12月和2014年2月分别调派师属第4旅和第1旅驰援阿富汗,以抵抗塔利班发起的“冬春攻势”,为2014年底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主力部队撤离阿富汗创造条件。正是在那次行动中,第82师又有14名士兵丧命,使得该师在阿富汗的总阵亡人数达到106名,尼科尔森至今对此都有些伤感。
“安全包袱” 越背越重
按照奥巴马政府当初的设想,阿富汗的安全事务最终要交给当地政府负责,美军要逐步卸掉“安全包袱”,以便将主要精力放到亚太。可是天不遂人愿,得到美国大力扶植的阿富汗国民军难堪一战,一旦缺少美军支援,他们的战斗意志就迅速下降,2015年以来,阿军与塔利班交锋一再受挫,一度丢掉北部重镇昆都士,正如尼科尔森在接受美国国会议员质询时所说:“当他们(指阿军)按照预设计划行动时表现不错,但当面对真正的危机时,这支尚显稚嫩的部队表现就比较糟糕了。”
事实上,尼科尔森对阿政府军的底细相当了解,深知其“表现糟糕”的根源。他认为,尽管阿军在美国帮助下获得大批先进武器装备,甚至组建首支反叛乱航空中队,初步具备对前线作战提供近距支援(CAS)的能力,但阿军没有独立的情报侦察与后勤保障能力,一旦美国军援稍有迟缓,或者塔利班发起突然袭击,阿军就会迅速瓦解。尼科尔森还指出阿军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短板,例如远程火力支援、伤员抢救、新兵征召以及挽留军事专业人才等,“所有这些方面,阿富汗都需要我们进一步伸出援助之手”。
正是出于对这位“阿富汗通”的信任,2016年1月27日,奥巴马提名尼科尔森为新任驻阿美军司令,2月4日将其提拔为上将,3月2日接替约翰·坎贝尔,出任驻阿美军司令。美国国防部长卡特也对尼科尔森的能力十分赞扬,希望他“领导一支反应能力强、作战灵活的部队,能与盟友协同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
就当前而言,尼科尔森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恢复阿军战斗力,让美军从战斗任务中解脱出来。自从2015年发生塔利班短暂占领昆都士的事件后,阿富汗政府干脆把主要作战任务还给美军,理由是阿军需要休整和重新训练。鉴于阿富汗形势日趋复杂,美国政府被迫宣布将驻阿美军完全撤出的“时间红线”推迟至2017年。
据报道,尼科尔森所指挥的驻阿美军只有9800人,受限于军费削减,这一数字还会削减,预计到2017年1月将降至5500人左右,与此同时,约有15万人的阿军却只有20%是机动部队,其他的只能就地驻守,稍一离开据点就会被塔利班打垮。
事实上,驻阿美军面临两难的处境:一方面,塔利班神出鬼没,到处袭击阿政府目标,阿军往往需要美军压阵才肯出动,结果美军的战斗任务根本没有减轻;另一方面,美军现阶段的任务已与反恐战争时期完全不同,是以培训阿军为主,但过多的战斗任务和越来越少的人员,使得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这令白宫所期待的“阿富汗安全行动本地化”变得遥遥无期。
美国阿拉斯加州共和党参议员丹尼尔·苏里文甚至调侃尼科尔森,不要做美军撤离阿富汗的梦了,“干脆像在韩国驻军一样,美国直接在阿富汗保持永久驻军算了”。
毫无疑问,尼科尔森正坐在阿富汗“火山口”上,未来究竟会往何处去,外界拭目以待。 蜀东朔 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