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孩来了,怎样让老大“不吃醋”
陆梓华
  家庭中迎来了新成员,他可爱无瑕,肉嘟嘟、粉嫩嫩,自然吸引了关注;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哭闹耍性子,牵扯了父母无限多的精力。专家提醒,当小宝贝来临的时候,这时候,比二孩更需要关注的,是老大的心理状况。两个孩子的教养之道,大有学问。

  做好老大安抚工作

  心理咨询师顾凯宪介绍,近年来,在她接触的个案中,由于家庭添了弟弟妹妹,老大心理失衡的案例不在少数。一些家长想不明白的是,“明明看上去他很爱弟弟妹妹,但为什么忽然变得顶撞不听话?”顾凯宪提醒家长,很可能孩子掩盖了真实想法,在寻找一些情绪出口,可能会表现为作业不按时完成、爱惹事、顶撞父母师长、迷恋网络、情绪低落等情况。如果父母生老二时,老大还处于懵懂的幼年期,这种情绪可能还不强烈,但也可能表现为走路要父母抱、故意尿裤子等“行为倒退”现象。很多老大已经七八岁甚至更大,有了独立的思想,突然感到被忽略了,那么,其心理是会变得非常脆弱的。

  “一定要让老大觉得,父母的爱并没有减少。”顾凯宪建议,有了老二之后,父母可以通过拥抱等肢体接触,每天让老大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亲友来看望新生儿时,别忘了恭喜老大做了哥哥姐姐,甚至可以给老大带一份礼物。类似“你是哥哥(姐姐),你要乖,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这样的言语,最容易招致老大反感,会让孩子觉得,“凭什么呀!”家长不妨耐心解释,“因为你比弟弟妹妹多成长了几年,你的本领他还都不会,你就包容他一下,让他慢慢学。”

  陈小文建议,父母不妨和老大结成“育儿同盟”,告诉他,“爸爸妈妈需要你的帮助,我们一起把弟弟(妹妹)照顾好”,让孩子产生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在和父母一起参与照料婴儿的过程中,老大也能感受父母曾经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

  表扬批评都有艺术

  作为一对双胞胎兄弟的父亲,陈小文坦言,自己也曾一度迷茫。两个孩子性格、特长都有差异,又是从小一起读书一起长大,面对方方面面对他们的比较在所难免。他有时也会疑惑,同根同源的兄弟,为什么哥哥这里不如弟弟,弟弟那一点又不如哥哥?

  “当负面情绪蔓延时,面对两个孩子,家长一定要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简单地用分数、成绩甚至性格去比较两个孩子,甚至当面批评。”陈小文强调,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虽然孩子父母相同,但性格特点无谓好坏,即便是兄弟姐妹,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差异。

  陈小文告诉记者,如今,兄弟俩分别在两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就读,哥哥领导力强,热衷参与公益活动;弟弟动手能力强,擅长模型制作。总结育儿经验时,陈小文说,在教育二孩的过程中,批评和表扬都有艺术。“一个孩子犯了错,最好单独批评,给孩子隐私空间;表扬一个孩子时,则要告诉另一个孩子,如何才能做得一样好,例如,‘哥哥字写得那么漂亮,让我们看看他怎么练的!’”陈小文提醒,对孩子们来说,有一种压力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家长要注意的是,千万别把同胞手足,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生态长江纪实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目击/街拍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新民法谭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家有二孩,如何“一碗水端平”?
二孩来了,怎样让老大“不吃醋”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二孩来了,怎样让老大“不吃醋” 2016-04-08 2 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