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病魔缠身
2003年,周慧珺全身的关节疼痛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两条腿,关节僵直,站起来不能马上移步,动作稍快一点就会疼得出汗,若没有拐杖相协,根本无法正常行走。医生建议她应该趁着年龄还不算太大,尽快做手术置换髋部和膝盖的人工关节,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人工假体来置换人体病损的髋关节。作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又称类风湿,被公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病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直畸形,并带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致残率极高,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
周慧珺的类风湿关节炎自小学起就已显露征兆——一次远游登马鞍山,路遇半途,大雨突袭,无伞可用。待得归家,周慧珺就感浑身酸痛,高烧不退。看诊中医,以为受了风寒,吃了几副药也就过去了,不知潜伏着病魔。初中时,类风湿关节炎的前期症状始露端倪,周慧珺感到关节红肿热痛,不能轻松下蹲或长久站立。其实,类风湿和家庭遗传有些微的关联。虽然周志醒这一辈没有这一疾病,但周家几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一病魔的侵袭。
正是因为有前车之鉴,周慧珺在初中时就开始系统看诊。家里人非常重视,希望早治早好,特地去同济医院请骨科专家屠开元医师诊治。每逢周六,周慧珺都要按时报到。屠医师是当时著名的骨科权威,尤其善于矫形。那时采取了治疗扁平足的方法:买一双高帮的皮鞋,在五个脚趾间分别钉入钢锭,做成一个支架,撑起脚踝。另外辅以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打金针、吃西药。吃完西药后,周慧珺会感到疼痛的短暂消逝,一旦停止服用则会比不服用时还要难受百倍千倍。就这样熬到了高中,病情趋于缓和,生活可以自理,只是间断性发作了两次,全家人放心不少。谁知进入大学,病情复尔又起,甚至到了需办理休学回家静养的程度。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周慧珺的类风湿关节炎日趋严重,吃药已收效甚微,推拿、针疗等辅助治疗也已经继续了好几年。但她的两腿关节却越来越僵直,肌肉不断萎缩,手已不能往外翻直,往里则不能弯曲45度。双脚呈X型外转,以致常把膝盖处的裤脚磨白,简单站立一刻钟就会汗如雨下、疼痛难忍。尤其右手因为比左手要担负更多的书写任务而病情尤重,写长竖时手臂要随身动,且每次只能动几十厘米,把竖写弯是常事。
所谓隔行如隔山,再清醒理智的人也免不了急病乱投医,周慧珺也是如此,城里乡间觅求民间偏方。诸如虫草酒:用100根从城隍庙买来的五步蛇的舌头泡成药酒喝;又比如吃草药:在医院中听闻江阴民间有一土方,满怀希望拿回家里煎药熬汤服用,却不想病情反而愈重。直喝得牙根不断地流出脓水,胃里酸液翻搅,浑身发热发汗。再比如针灸火疗:医生用艾绒包裹起金针,然后用香点燃,刺入周慧珺的膝盖,为的是排出体内寒气,不久膝盖处流出大量的脓水。刺针完毕,周慧珺彻夜难眠,起身开灯才发现膝盖处的肉已溃烂,急忙去医院处理,终究留下了永久性的疤痕。
最可恶的一次是周慧珺听人说蜂针疗法有效果,能治类风湿,于是就投奔当时的文艺医院。所谓蜂疗,就是放出蜜蜂刺在病人病体处,利用蜂螫刺时从贮液囊中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治病的方法,那蜂一旦螫人后就会当即死去。在我国,蜂螫治病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公元前二世纪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即有:“病生于内其治毒药”的治疗原则,民间称之为“以毒攻毒”,而蜂针液即是此中佳品。因为有据可依,因而周慧珺对蜂疗治法信心满怀。只见蜂疗师用镊子夹住一只蜜蜂,瞬间逼使蜜蜂施放出针刺螫入周慧珺的右腿。就这样,周慧珺的双手、双脚螫满了蜂刺,前后有近百个之多。但见这蜂疗师急着清数死去的蜜蜂个数,“一二三……一个点是五角,一共是四十六块五毛!”原来蜂疗是按蜜蜂死亡的个数收钱,刺得越多收入自然越多,因而蜂疗师就想尽办法多刺多螫。转眼间,周慧珺不仅躯干红肿,而且脸色涨红,明显有发寒热的迹象,出现了典型的中毒症状,慌忙送急诊……即使遭受百般苦痛,周慧珺还是为了治好纠结多年的类风湿关节炎,不停奔波在徒劳的求医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