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高发
早期筛查更安心
刘天舒教授指出,结直肠癌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由于该年龄阶层的人群年纪越大,暴露在各种不良环境因素下的机会积累也就更多,导致基因出现变化,罹患癌症的风险也更高,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是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绝大多数结直肠癌都属于散发型的,但结直肠癌在发病上还存在着明显的遗传特征,有近10%左右的结直肠癌有家族遗传史。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一种为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又称林奇综合征,而林奇综合征患者终生出现恶性肿瘤的风险超过80%,其中罹患结直肠癌的几率更高达70%以上。
因此,要想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之外,积极开展早期筛查也是一项重要手段。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在其2013年发布的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尽管结直肠癌是美国第四高发癌症,但随着早期筛查的不断普及,其发病率还是从1975年的60.5/10万人降到2005年的46.4/10万人;死亡率也在1990年-2007年降低了35%。而通过欧美国家的研究发现,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最常用手段,如果在40岁-50岁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则能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10%以上。
结直肠癌易转移
靶向治疗可获益
由于在我国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率极低,国内超过六成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虽然目前针对结直肠癌的晚期治疗方法有所进步,手术疗效也有所改观,但对于其他治疗选择的医疗需求仍然很高,特别是对于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复发和转移仍然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主要难题。结直肠癌患者中多数是肝转移,许多发生肝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手术后仍会出现复发,如果不积极治疗,长期的预后非常差,平均生存期只有数个月。
因此对于接受标准治疗后,疾病依然发生进展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而言,最主要的治疗目的不是使转移灶最大程度地缩小,而是如何应用最小的治疗负担预防肿瘤进展并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刘天舒教授介绍,“同病异治”理念开始引入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中,根据基因型、分子分型来决定用药方案还是手术方案。对于很多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而言,靶向治疗已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然而,针对标准治疗后进展的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而言,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延长其总体生存期,患者仍然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临床试验中,其试验结果令人期待。在未来,相信通过新型靶向药物不断的上市及新的重要临床研究结果不断的发布,晚期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也将出现新的希望。柏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