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发病
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往往提示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这一系列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哮喘)以及支气管扩张(支扩)等。当前,慢性气道疾病与艾滋病并列人类第四大杀手。
在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中,各种原因(劳累、感染、情绪等)均容易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对外界刺激敏感性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气管(支气管)平滑肌发生过度收缩,通常表现为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如无法及时纠正,则进一步导致机体(包括大脑)缺氧,严重时甚至出现窒息死亡。
诱发因素
1. 吸烟 烟草中含有烟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多种有害成分。尼古丁可刺激迷走神经而引起支气管痉挛,烟焦油可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皮的增生和变异,氰氢酸损害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使支气管黏膜分泌粘液增多,气道阻力增加,使肺的净化功能和纤毛活动减弱,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痉挛。
2. 季节与环境 春末秋初是许多植物开花结果的季节,花粉等较易诱发哮喘发病。而老年患者因对寒冷的耐受性较差,冬季发病率显著升高。湿度过高会增加人体的呼吸频率以及促进细菌繁殖和尘螨孳生,相反,湿度过低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气道上皮细胞受损。气压过低可使各种变应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细菌、灰尘与工业性刺激物易于向低处散落并被吸入呼吸道,从而刺激呼吸道痉挛发生。过冷或过热空气刺激未经保护的呼吸道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痉挛。
3. 综合因素 精神压力过大与情绪紧张状态;药物因素(β受体阻断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胃食管反流(微量误吸和迷走神经反射);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患者分泌物增多;肺功能减退。上述因素均会导致支气管黏膜的易感性增加,从而造成支气管痉挛的发生。
如何预防
1) 强调长期、规范化用药,特别是吸入性激素类及支气管扩张类药物。
2) 建议定期呼吸科门诊随访,通过肺功能评价呼吸功能状态。
3) 注意家庭和工作环境卫生,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刺激。
4) 关注季节和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
5) 尽早戒烟,注意呼吸道保暖、避免各种刺激,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
6) 随身携带支气管痉挛缓解药物,如用药后未缓解,请及时就医。
周剑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