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2016年05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蒋华健的“渡口”情怀
——惊鸿一瞥
刘 沙
  刘  沙

  在黄浦江畔,一栋原本要拆除的建筑,成就了一位名叫蒋华健的建筑设计师。

  这栋建于民国时期的别墅,百年来默默伫立在浦江边的渡口。那时这个渡口叫董家渡,江边的渡轮始于遥远的1921年,从木帆船到机帆船,近一个世纪的摆渡,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而这栋昔日杜月笙的“粮仓”,则在风云际会的年代从鼎盛至落没。就在这时,2014年春天,一个叫蒋华健的年轻人改变了这一切,百年老宅成了时尚空间,尤其是这栋建筑被命名为“渡口空间”,至少让上海的渡口文化得以在黄浦江边延续。

  位于上海陆家浜路18号的“渡口空间”,如今既是蒋华健众多设计作品中的一个,也是蒋华健自己在上海的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创意工作室。这个传承着古典文化又充满着时尚韵味和意境的名字,折射的其实就是董家渡或者说是整个上海渡口文化的历史。

  “渡口空间”的顶层是个玻璃的阳光露台,蒋华健喜欢站在露台上看风景。

  他说他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在课本上第一次知道了外滩和黄浦江,从那时开始,他便神往起这片美丽的地方……于是我第一次造访渡口空间,蒋华健便请我直上顶层。铁观音、普洱还有葡萄酒以及黄浦江的景色,赋于了这个空间太多的想象。蒋华健的“渡口空间”,将家具、设计和艺术以及咖啡融为一体,使这栋百年老建筑重新焕发青春。“我当初刚接手这个项目时,便充分考虑到了文化传承和建筑创新的理念,在这个基础上,我对空间的认知是,作为办公空间,我的‘渡口空间’既可以理解为一个实在的物体,还可以想像它是个虚幻概念。而面对昔日真实的渡口,我又能将它想象成为是一个南来北往的交通疏散地……”

  “渡口其实是摆渡人们到达彼岸的心灵梦想地,而当你置身于此,你又会感觉到这是一个由此及彼的空间概念,意味着你可以在视觉与心灵的转换中尽情发挥创意,进而去细细体味那种文化的深厚蕴含……”

  我问蒋华健,“渡口空间”的设计灵感源于何处。他告诉我来自都市的空间、邻里和社区还有艺术。他利用渡桥作为空间的连接点,所有的独具特色的空间围绕在渡桥所在的天井周围,让在这里办公的人们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大社区生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此便捷,“渡口空间”是个积聚能量的地方,是将创业的人士从创业的此岸送达成功彼岸的吉祥之处……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蒋华健都会站在他的建筑工作室露台上看风景。陆家浜路紧挨在黄浦江边,从早到晚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就在这城市的嘈杂声中,江边伫立着的这栋充满后现代风格的建筑,会让很多匆匆的脚步渐渐的缓慢下来。尤其是建筑上写着的那四个大字“渡口空间”,让人们的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往日。仿佛耳边又响起了呜呜的船笛声,而眼前则又呈现出了甲板上去向彼岸的人群的涌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汇市金市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6版:互联网天地/上海物业/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个人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电动自行车
大意失荆州 糊涂毁沔阳
蒋华健的“渡口”情怀
女人与黄豆的那点事儿
问春
小报状元的副刊
石库门记忆 (油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蒋华健的“渡口”情怀 2016-05-14 2 2016年05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