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日,本报载《交通要畅行,“毛细血管”很重要》,有市民提出一个好问题:马路改造一定要拆房、拓宽吗?问题源自一则天潼路将拓宽、曲阜路将辟通改建的环评公示。
据上海市地方志记载,直到1993年,曲阜路还是一条车行道不足15米宽的次干道,天潼路宽度不足20米。长期以来,这两条路周边以里弄住宅为主,沿街有些规模不大的商店。地铁通行后,这里更热闹了。报道称,交通领域有“当斯定律”,即道路设施的增加永远跟不上道路交通需求的增长。这意味着,单纯拓宽难以一劳永逸。
道路究竟多宽合适,不仅仅涉及空间维度,还要考虑它的功能定位、历史沿革,考察人们心理上的接受度。近几年秋天,武康路、复兴西路等9条道路打响了“落叶景观道”的名气。往来于这些不宽的马路,人们可以从容地感受身边的美:春夏可享绿荫,秋日可观落叶;鸟虫的鸣唱和风雨中树叶的沙沙声也是大自然的音乐;沿街踱踱步、望望“野眼”、逛逛小店,甚或偶遇熟人聊几句,都让人觉得舒畅。
主干道则不同:车道和机动车多,通畅时众车飞驰,拥堵时齐齐“趴窝”,废气噪声难以断绝。在内环高架下,许多路口要二次过街。一次过街后如果恰遇前方红灯,那么,行人等在路中,身前身后是两股相向奔涌的车流。此时的感受可想而知。
一条路也好比一个人。整型可以让柳眉细目变成浓眉大眼,让弱女变成大汉,只不过,爹妈见了恐怕都不敢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