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好的怀念,是静静读作品
夏琦
  □ 夏琦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昨天,杨绛先生离世。朋友圈转发最多的,是这段署名为杨绛的手写体百岁感言。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图片中的字迹,并非出自杨绛先生之手,这段文字,也并不是她的话。

  细究来源,这句话出自一篇网络流传甚广的《一百岁感言》,据称为杨绛先生所做。本报曾刊登过记者的查证报道,这篇文章中的部分段落是由杨绛先生的文字拼凑而成,其他一些则完全是杜撰出来的。昨天流传最多的这段感言,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当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的话。

  网络时代,名字被借用的,绝非杨绛先生一人。某天我在公园闲坐,听到旁边椅子上两个姑娘在谈感情,一位劝解另一位说,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有句话……然后我稍稍留了点意,听到这姑娘继续说:“感情这件事情,要从对方的错误里找到自己的责任。”我不是莫言研究专家,但多少还是读过一些莫言作品的,这话,似乎并不是莫言的风格。自从得了诺奖,莫言便开始莫名“盛产”《对年轻人的35条忠告》之类鸡汤文,数量之多,令他不胜其扰。

  杨绛、莫言之名被借用,这事儿得两面看。

  无论是某些微信公众号还是某些微博博主,以杨绛、莫言之名来伪装鸡汤文,这首先说明,这些名字,是有号召力的。一个社会,大多数人愿意以杨绛、莫言作为一种精神偶像,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在朋友圈,转发杨绛、莫言的文字,以之为品位的象征,这至少说明,我们对文学,依然保有起码的尊崇之心。譬如昨天,在朋友圈转发伪杨绛手迹的,也都是为了表达对先生的怀念之情。我相信,这怀念,这遗憾,并不假。

  然而,作家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娱乐偶像。他们也许并不貌美如花或风流倜傥,让他们有不同于常人的魅力的,是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真正凝聚了他们的才华和人生经验,是他们留下的最珍贵而不可替代的财富。

  马尔克斯去世的时候,朋友圈亦被刷屏。我非常好奇地在某次会议上提问说,在座诸位,有多少人细读过《百年孤独》。在座十余文艺中青年,只有一位大学专业为西班牙语的前辈举起了手。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二面——怀念一位作家,读他的书,才是最佳方式。

  要读者去通读某位作家所有的书,然后能判断出一段文字究竟是否出自这位作家之手,出自哪部作品——这要求,肯定是不切实际的,特别是一些仿文做得还不错的时候。然而,如果对某位作家有兴趣,读一些他的文字,多了解他的语言风格,对于一些离谱的文字,可能就会有多一点疑惑。我们对文学有尊崇之心,但若不愿意花时间读文学作品,而只满足于朋友圈的转发、点赞,就很难将这尊崇之心落到实处,最终,也不过只是拿文学来做一件遮羞的华丽袍子。

  杨绛曾经说到钱锺书的“嗜书如命”:“不论处何等境遇,无时无刻不抓紧时间读书,乐在其中。无书可读时,字典也啃。”而她自己,也从幼时起,便学父母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好读书,读好书入迷。他们为清华学子所设奖学金,不用自己的名字,就叫做“好读书”。若你的确仰慕他们的风采,何不学学他们对名利的淡泊,对读书的痴迷,也许,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大虹桥专刊
   第B06版:大虹桥
   第B07版:大虹桥
   第B08版:大虹桥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14版:美食专列·广告/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16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火”熄了,杨绛先生走了
最好的怀念,是静静读作品
翻译的“尽责”与“尽忠”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20最好的怀念,是静静读作品 2016-05-26 2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