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智商不够用
吴强
  吴强

  教儿子读《大学》,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一直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儿子自以为得计下结论:爸爸,所以,其实关键是“格物”,只要格物了,就能“天下平”了。我说不是,“格物”只是第一步,做到“格物”,未必能做到后面每一步,后面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就像金茂大厦88层,没有第一层固然没有上面87层,但能说第一层最重要,有第一层就万事大吉了吗?

  我觉得道理讲得挺清楚了,但儿子还是似懂非懂。下次背到又要说“爸爸,其实只要‘格物’就可以了”。也难怪,年龄一双手就能数过来,智商总是不够用。之所以说起这个,是看到那些提前40小时排队,不惜成千上万买黄牛号也要挤进去所谓培训班的家长,最可笑的是,政府部门出面了:培训机构根本没有办学资质。

  我这里无意探讨机构本身,因为现在市面上,有资质没资质的机构都有,都受到许多家长热捧,不惜一把一把钱扔进去——甚至以能扔进去为荣、为幸。我想说的是,就算真的扔进去了,真的幼升小了,就一定万事大吉,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了么?一生的道路很长,所谓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根本是个伪命题。古往今来,“输”在起跑线,却赢在中途跑、赢在终点线的大有人在;而“赢”在起跑线,却每况愈下的,更比比皆是。

  从孩子教育角度讲,将孩子往培训机构一扔,其实也是不负责任的。虽然说专业的事情给专业的人做,但教育孩子,岂不是家长最大的专业?与其大把钱、花精力去扔给这些所谓的培训机构,不如自己多陪陪孩子、多教教孩子。

  以下的真事,完全可以写新世说:

  一个全职妈妈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结果还不会说话,咋办?妈妈立刻报了冲刺班,终于学会了“你好”、名字、几岁,成功入园。家长逢人就夸:“还是得上培训班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大虹桥专刊
   第B06版:大虹桥
   第B07版:大虹桥
   第B08版:大虹桥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14版:美食专列·广告/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16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百花乱象的根源在“择校”
智商不够用
“金钱豹”
分享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智商不够用 2016-05-26 2 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