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峥嵘介绍,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所需的血液量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为体重的8%,如:60公斤体重的人血量为4800毫升左右,一次献血200毫升和400毫升分别占全身血量的4%和8%左右。一个人一次献出少量的血,在较短的时期内通过储存于肝脏、脾脏的血液就能得到补充,而肝脏、脾脏储存了人体20%左右的血液,这是体内造血和血液循环系统正常的生理调节。这种少量的“一减一增”,与人体的胖瘦变化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他进一步解释,献血后,人体的造血系统会自动加速造血,同时,通过喝些饮料,如:牛奶等,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在1-2个小时即会补上,血容量即可恢复;血浆蛋白质,在1-2天内也能得到补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在7-10天就能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因此,健康人适量、定期献血是不会影响血液功能和身体健康的。有不少人认为“献血后应该补一补”,邹峥嵘表示,其实,献血后正常饮食,多补充水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就会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快速恢复,不必刻意大吃大喝或专门增加营养品,多喝水,适当吃些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品和新鲜蔬菜即可。大补和长时间休息有可能会引起体重的增加。
对于“献血后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的说法,邹峥嵘指正,献血后只要在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睡眠充分,合理补充水分和食物后,平时注意体育锻炼,人体的免疫力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另外,也有学者指出:“科学地献血对人体有益,不仅有利于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预防和缓解高粘血症,加大脑血流量,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等。”
对于高度近视人群,以往出于保护献血者的健康,国家规定眼底有病变的高度近视(800度以上)的人群不适宜献血。邹峥嵘解释,主要是针对眼底有病变的不适宜献血,因为献血时,由于血压的改变,有病变的眼底小血管有可能会发生痉挛,导致视网膜脱落,影响视力。
叶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