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给自己找碴
“哎呀,末班车马上要没了!”晚上10时许,正在重听执法记录仪录音的颜立进突然一声惊呼,如旋风般就消失在值班同事的眼前……时隔几年,这仍是同事们提起颜立进时的一个名“段子”。
颜立进是个老交警,虽然他的日均处罚量、纠违量都在全区名列前茅,25年来没受到一起有责投诉,反而收到了30余件锦旗、表扬信,但是,他却有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后重听一遍执法记录仪录音,给自己找碴,每天都要问自己“下一次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要知道,颜立进在路面执勤中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工作狂了。每次早晚高峰执勤,他在路口四角跑动执法的距离都是2.5至3公里,远远超过1.5公里的平均值,为此一年要磨坏三四双鞋;不仅主动延长执勤时间,身患糖尿病的他连续几年都在晚高峰结束后才吃晚饭,最近警力紧张,还主动承担其他工作让同事们按时吃上热饭;永远用最大的嗓门向违法行为“亮剑”,记者在任何时候见到老颜,他的嗓子总是哑的;几年来,他已经开始自觉用“交通大整治”的标准执勤,只要看到一起违法行为,无论是机动车、非机动车还是行人,无论是花上5分钟还是1小时,一定要教育到对方心服口服主动认罚为止……
天天加班执勤,回到办公室还不急于回家休息,而是再花两三个小时重听录音,写写记记,同事们对于这样的老颜又敬畏又心疼。他们说:“这样的恒心和自律,除了‘长脚’,没几个人能坚持!”
纠违一个不落
2007年、2008年那两年,颜立进刚到浦东交警支队八中队时,确实接到过一些投诉。支队调查发现,他的执法并没有错,只是因为人们的守法意识不强,习惯了“我行我素”,突然出现一个较真的交警,连闯红灯、骑车带人这样的“小事”都要管,所以不适应了。当时,还有行人闯红灯被处罚后不服气,躲在旁边观察了半小时,试图挑刺。
可是,这些人最后都发现,这个“黑皮长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处罚违法行为一个不落,本来想挑毛病的心态顿时打消,反而主动上前认错:“像你这样执法,我被罚也无话可说。”
其实,要靠一己之力去改变这些违法者的观念,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要花的力气超出一般人想象,但无论周围人出于好意劝说什么,颜立进就从没打过退堂鼓。他说:“我有一个截瘫的妹妹,靠政策上了大学,有了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靠啥回报社会?就是不断对自己‘狠’一点,要求严一点,尽责履职!”
获评十佳人物
正是因为对自己又狠又严,他对交通违法行为的零容忍也逐渐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认可。
2012年,新场镇的沪南-新奉路口创建市级示范路口,此处是著名的“烫手山芋”:两区交界,机非混行,流量巨大,交通条件却先天不足,而且又是城乡接合部,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颜立进主动请缨,先分析症结,下班后去公交公司找驾驶员谈心、宣传交通安全“破冰”,再加上严格执法,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把这里变成了经常被总部通报表扬的示范岗,而那些被他处罚过的人,最后都变成了他的“粉丝”。
2014年,路口旁边的北大居委书记突然找到他说,许多居民都知道他既有严管的威严,又有热心帮助路人甚至处罚对象的古道热肠,联名推荐他代表北大居委参加新场镇“中国梦·新场美”十佳人物评选。他这才知道,有很多居民曾专门来路口看他执法,还有人拍照传到网上。获评“十佳”后,这个消息传到了他曾经增援执勤过的周浦镇,一个曾被他罚过的周浦居民由衷地说:“被他管怕了,罚醒了,教懂了!”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