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缘于一个久远的故事。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近东的中东后,在北非沙漠中的一块绿洲上建立了一座名为“宙斯—阿摩”的新庙宇。宙斯是希腊诸神中的主神,阿摩(Ammon)则是古埃及诸神中的佼佼者。当时,沙漠中普遍使用的燃料是骆驼粪,庙宇内也是如此。由于长期烧骆驼粪,使宙斯—阿摩庙宇的墙和天花板蒙上一层烟灰。这种烟灰里包含着一些像盐那样的白色晶体,并不时散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气味。当地人把这种白色晶体称作salt ammonic(阿摩神之盐)。
1774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列(Joseph Priestley)单独收集了这种带有刺鼻气味的气体,对它进行研究,他发现这种气体可溶于水,并表现出碱性,因而把它称为“碱气”。可是,这个名词没有为化学界所接受。最后,人们还是按这种气体的来源“阿摩神之盐”,给它取了个名字“am-monia”(阿摩尼亚)。英语叫ammonia。中文的化学名称叫“氨”。氨分子(NH3)由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组成。上海民间则习惯用它的外语音译:“阿摩尼亚”。
阿摩尼亚对昏厥、醉酒者有刺激兴奋、助其苏醒的作用。穆时英在《墨绿衫的小姐》中写道:“我跳了起来,吃了半打橘子,嗅了一分钟阿摩尼亚;我想,也许我从昨夜起就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