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的10月,8.6万名红军将士夜渡于都河,踏上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这条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条大河,因此被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当年,于都河上没有桥,沿岸百姓听说红军要渡河,倾尽所有,献出家中门板、木料,甚至老人的寿材,还找来了800多条船架成浮桥。近7万于都人参加红军,有名可查的烈士超过1.6万人,几乎家家有红军,门门皆忠烈。
曾经只能靠浮桥或摆渡通过的于都河上,近些年陆续建起几十座桥,其中的两座分别被命名为“红军大桥”和“长征大桥”。
“长征”,早已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名词。
漫步于都街头,看到最多的就是“长征”二字。从长征源小学、长征小吃店、长征小卖部到长征大道、长征大桥、长征大厦,还有长征村、长征宾馆、长征广场、长征复印店……所有细节都在提醒人们,这里是长征出发地,于都和长征紧紧相连。
早晨8时,在长征第一渡旁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全体队员举行出征仪式,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随后,与当地的大学生志愿者结伴走向于都的大街小巷。他们分成四个小组,分头寻找并拍摄“长征”元素,看谁收获的合影更多。
截至发稿时,活动仍在进行中。回到起点找“长征”,输赢结果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年轻人们能够在比拼中感受红色之城的独特魅力,体会于都人民最朴素最炽热的长征情结。然后,将自己找到的“长征”元素和感悟,留在相机里,刻入脑海中,再分享给更多同龄人。
特派记者 曹刚 实习生 郜阳
(本报江西于都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