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起名轶事
周珂银
  周珂银

  采访过不少民营企业,喜欢听他们讲为自己公司起名的故事。若干年前,曾走访一家叫“三木”的鞋业公司,还记得陈老板生动有趣的叙述:“当年为给公司取个名字,我们真是伤透了脑筋,报了好几个,都没能注册成功,说是撞名了,好听的名字都让人家抢注了。后来我思来想去,我们三个创始人都是农民出身,看来看去都是木笃笃的老实人,况且我们做鞋讲究的也是脚踏实地,索性就叫‘三木’吧,这个名字报上去,居然很快就通过了,想想大概是与我们的形象太吻合的缘故。”忆起这个“典故”,至今忍俊不禁。

  前不久,在金山遇到一位经营休闲度假村的萧老板,五十上下的年纪。他自称经营的是“水庄”,说他起的这个名字听起来一般般,但如果你们见到这几个字必定会眼睛一亮。我们带着好奇来到他的度假村,看到石碑上凸出的乳白色字体“荷风嬉鱼”,仿佛从字眼里就能窥见到动感的画面,不禁赞叹,果然不俗,又是一个趣名。

  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每人头上顶一张荷叶遮阳,闻一缕荷香,行走在荷塘边,拍照赏花,远远望去,甚是滑稽,像一顶顶爬上岸的莲蓬。萧总说:“荷有灵性,有自我保护意识,只有早晨它的花瓣是完全张开的,到了烈日当头的下午,它便会自然收拢半合,避免曝晒受伤,晚上则花瓣闭合保持能量,进入睡眠状态,与人的作息规律相同。”听这样形象生动的解说,再看此时的荷,半开半合,仿佛在午睡,竟有着人与植物同类的感觉。

  走过荷塘,来到垂钓区域,但见湖水碧色,波光粼粼,环顾周边,水上餐厅、水上别墅等,整个庄园临水而建,水庄之名果然不虚。在浓阴上蔽的紫藤树下,萧总聊开了起名的故事,他说:“当年为庄园起名,动员了不少朋友,有的说荷塘月色,也有说水上人家,听了皆不尽如人意。我觉得我们的团队随意温和如和风细雨一般,但‘和风细雨’也过于普通了。有一天我就在这棵紫藤树下的石墩打盹,一阵风吹来,睁开眼睛,只见池中荷花摇曳,水里鱼儿唼喋,‘荷风嬉鱼’几个字瞬间进入脑海,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意境吗?又恰巧与和风细雨谐音……”

  萧总的“荷风嬉鱼”,使我联想起陈老板的“三木”。尽管文化程度不一,但农夫的淳朴与书生的雅趣在为企业起名的角度上居然相当一致,这是因为做企业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做的是实体,讲的是信誉,市场之路艰难,但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爱情为什么变成了历史
活色生香《上海滩》
文化客堂间
去工厂澡堂洗澡
起名轶事
天井小酌(剪纸)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起名轶事 2016-07-20 2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