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农行上海松江泗泾支行客户经理接待了辖内客户某公司。公司负责人告诉他,最近正在做一笔铜矿贸易,合同金额2亿元,对方以商业承兑汇票支付货款。他特地前来银行咨询如何办理贴现,并将随身携带的全套资料交给客户经理查验。
2亿元的合同金额,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这一做法引起了客户经理的警觉。经过一番仔细查看,客户经理发现了证明材料中的诸多破绽。商业承兑汇票由出票人签发,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但客户提供的证明材料显示,某金融机构“自愿”为此批商业承兑汇票提供保证担保,对票据可能出现的问题承担责任,并提供了总额为2亿元的商业承兑汇票综合授信。
这一所谓的“银行背书”恰恰暴露出了问题所在,客户经理意识到这批商业承兑汇票很可能是假的。而客户提供的证明材料格式混乱、字迹模糊,更加重了他的怀疑。为了保护好客户巨额资金的安全,农行上海松江泗泾支行客户经理通过系统查询到该担保银行的联系方式,电讯得知,所谓的担保银行从未对该批“电票”做出保证担保,更没有给予企业2亿元的综合授信。通过农行系统以及工商网站的进一步查询,客户提供的“电票”票号均不存在,且铜矿的买家即对手公司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自此可以确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的案件,金额高达2亿元。农行上海松江支行在合同履约前验证了票据及证明材料的真伪,成功堵截了这起巨额诈骗。
“票据诈骗包括伪造、变造金融票据,假冒身份转让、使用,做虚假记载等多种手段。”农行工作人员介绍了票据诈骗的方式,并提醒广大客户提高警惕,增强识别能力,可随时前往农行网点咨询票据业务,携手打击金融诈骗。
本报通讯员 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