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上海科技民企“日之升”总经理陈晓东
~~~——记上海科技民企“日之升”总经理陈晓东
~~~——记上海科技民企“日之升”总经理陈晓东
~~~——记上海科技民企“日之升”总经理陈晓东
~~~——记上海科技民企“日之升”总经理陈晓东
     
2016年08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理工科的,总有个实业报国梦”
——记上海科技民企“日之升”总经理陈晓东
邵宁 金志刚
■ 陈晓东(中)与员工交流,探讨新材料 桑炯华 摄
  人物小传

  陈晓东,1969年出生,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20年来,他带领团队在改性工程塑料领域不断创新,打破国外厂商垄断,使“日之升”这家民企成为目前国内苯乙烯类树脂牌号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生产商。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强,2014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

  首席记者 邵宁

  执着的劲

  要问陈晓东是做什么的,理工科出身的他会简单回答:“改性工程塑料。”再追问,他才会“翻译”:“你家里开关上的某些器件,电视机、空调的面板,无人机的机翼等,都可能是特殊的塑料做成的,我们日之升就做这个。”

  1994年从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研究生毕业,陈晓东被分配到闵行区工业局下属的一家国企研发部门,但他不愿意捧铁饭碗,1996年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1998年,日之升公司迁至闵行莘庄工业区。

  “做了20年,我就只做这一个行当。当年莘庄工业区好多朋友劝我买块地、造房子,我说我没钱——其实公司赚了不少钱,但赚来的钱又让我投入研发了。现在,当年买地的朋友‘身价’都比我高,但我不怎么后悔,学理工科的嘛,总有个实业报国的梦!”正是因为有这份执着,才让日之升一路成长,如今已成为拥有近千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过21.2亿,总资产近5.4亿的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

  创新的心

  陈晓东坦言,企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以前是“市场要什么,我们做什么”,现在则是“创造品牌,引导市场”,两者的区别是由复制转变为创新。“很多高科技塑料的技术被国外的大公司垄断,他们还傲慢得很,‘要样品?没有!’‘要检测?等一年!’我就不停地带着团队创新,我们现在有两个国际级的实验室,有300多项发明专利。”陈晓东说。

  日之升现在除了“日之升”主品牌外,还创立了三个子品牌,个个都是行业领先。其中“塑益安”做电气安全塑料,“卡乐丽”做一次成型美学聚丙烯,“塑可净”做超低散发塑料。日之升公司副总经理杨涛告诉记者:“我们创新的一大方向就是环保,比如五颜六色的塑料,之前靠喷涂,重金属污染严重,我们的卡乐丽产品本身就可以变幻出很多种颜色;再比如汽车内饰用的塑料,一定要用超低散发塑料,这样人坐在车里才不会闻到难闻而有毒的气体,塑可净就是这方面的专用品牌。而这一切,都是晓东这位老大哥带领我们做的。”

  塑料行业的很多标准都来自国外厂商,而陈晓东的更大梦想,就是帮助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中国标准”,“有了中国标准,创新才更有意义。”

  诚恳的人

  想做好企业,先得做好人。对于陈晓东来说,做一个诚恳的人、一个讲信用的人,对于企业发展尤其重要。

  汪峰向章子怡求婚时用的无人机,机翼、壳体的原材料就是日之升公司生产的。“当时这家无人机企业还是一家小微企业,要想用国外无人机采用的军用碳纤维,实在用不起,想找国内塑料厂商搞联合研发,很多厂商觉得风险大、生意小而不肯接单,我觉得实现小微企业的梦想,也进而能实现我的梦想,所以就大胆地接下来了。”如今,这家无人机企业已成长为“小巨人”,而日之升研发的每千克只要二三十元的高强度塑料也成功代替了动辄每千克三五百元的碳纤维。

  2008年金融危机时,日之升接下的签半年以上的合同都面临较大亏损,因为作为化工材料基石的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但陈晓东没有像其他公司一样用次级原材料去替代,而是亏本也要履行合同,这也使得他拥有更多“铁杆”客户。

  奉献的情

  企业发展了,陈晓东觉得应该尽量回馈社会。作为一位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闵行区光彩事业促进会的会长,他倡导“智慧做慈善”,通过项目化管理、精准化对接,把各项善款落到实处。五年来,闵行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已投入3500万元用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

  近两年,陈晓东尤其关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劳模退休后的生活问题,尤其是那些曾经远赴三线建设的劳模。他们回沪后,只能拿着三线地区的退休工资,生活比较艰苦。从2011年开始,促进会在区总工会的支持下,对闵行籍290多名退休劳模的生活情况进行逐一评估,然后选择了42名生活非常困难的劳模,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另外促进会还投入50多万元,在新疆喀什支援乡镇诊所的远程医疗终端建设,在云南香格里拉支援远程教育建设。陈晓东说,他希望能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不断缩小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资源差距,真真实实改善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条件。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聞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2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3版:2016这里有约奥运特别报道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金色池塘
   第C07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C08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学理工科的,总有个实业报国梦”
申城40名教师“定点组团”援藏
长三角城市天气预报
上海城市天气预报
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新民晚报要闻A02“学理工科的,总有个实业报国梦” 2016-08-07 2 2016年08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