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小记李瑾的《我拓我家》拓艺展
~~~——小记李瑾的《我拓我家》拓艺展
~~~——小记李瑾的《我拓我家》拓艺展
~~~——小记李瑾的《我拓我家》拓艺展
~~~——小记李瑾的《我拓我家》拓艺展
~~~——小记李瑾的《我拓我家》拓艺展
~~~——小记李瑾的《我拓我家》拓艺展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意生活从拓印开始
——小记李瑾的《我拓我家》拓艺展
荃 公
  荃  公

  “历任女儿、妻子、母亲,现任姥姥”——这是李瑾为《我拓我家》所写的自我简介中的第一句话。这个退休后才开始其真正艺术生涯的女职员,痴迷古老的拓印艺术,不断地在自己的家里发现美寻找美创造美,从而使自己的退休生活充满了诗意。

  即将于9月3日在天津智慧山艺术中心开幕的《我拓我家·李瑾传拓精品津门首展》就是对李瑾这种诗意生活的生动展示,所展出的二百余幅作品均是李瑾的得意之作,拓本式样繁多,题材丰富,尤其是把不少日常生活用品也拓成艺术品,令人耳目一新。李瑾常说,一个人一旦学会了拓印,满眼都是美的东西,都想拓下来。“我拓我家”的创意便源自李瑾的这番“美的感言”。本次李瑾传拓精品展,意在唤醒所有善于寻美的眼睛,对自己的家庭进行一次“美的巡礼”。李瑾希望通过自己的传拓作品,向观众表达一种文化观念和生活态度,用“我拓我家”形象地展示她所发现的可以消减浮躁、安顿心灵的一方天地,用拓印这一古老艺术,来改善和舒缓紧张浮躁的现代生活,增加生活中的诗意和美感,从而增加新的能量。

  传拓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也称拓印、捶拓,甚至比印刷术还要早。很长一段时间,在文化传播领域,拓印术是与印刷术并驾齐驱的。但拓印术一直是手工技艺,因此受到极大限制,以致日渐式微,如今传拓作品只能在博物馆以及少数文人藏家那里见到。李瑾是在20多年前初次接触拓印艺术,先是向篆刻家夏天公学习拓印边款,接着又试拓了陕西画家徐义生赠送的一块“长乐未央”汉瓦当,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起初,她只是把自己的拓品分赠给周围的书画家朋友,让他们“写着玩儿”。殊不知,她的拓片立马供不应求了,很多艺术家都舍不得使用,要珍藏起来。更有不少书画家特意在她的拓片上题字作画,回赠给她以表谢意。由此,李瑾与许多书画家结下了深厚的翰墨之缘。李瑾常说:“没有朋友们的题跋,我这些拓片啥都不是。有了这些题跋的加持,我的拓片就有了文化底蕴,也有了故事。”在李瑾的《我拓我家》传拓作品展上,诸多书画家的题跋书画,无疑是最大的亮点。这些题跋或释图,或记述,精准到位;或考证,或赏鉴,妙趣横生;或就“图”论事,或借 “拓”发挥,各有侧重,各出奇意。多数题跋看似随意题写,实则匠心独运,诗书画印,融会贯通,真正做到了拓印艺术与诗文书画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极大地延展了拓片内容,增添了画意诗情。

  《我拓我家》李瑾传拓作品展此前已在深圳和丽江先后三次展出,均受到欢迎,其间还有部分精品拓件入选了为庆祝联合国成立70周年而举办的“东方视角”世界华人艺术成就大展,并于去年8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亮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生态上海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楼市资讯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8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诗意生活从拓印开始
亚里士多德
我拓我家
生命的启示
谜一样的阿拉伯大宅
“‘先生’该如何翻译?”和“坐长途动卧”
为基层演出
新民晚报夜光杯A25诗意生活从拓印开始 2016-09-01 2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