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四祖父张謇逝世90周年,我们张家后人和来自各方的亲友、张家的乡亲、异姓后人,齐集一堂,纪念90年前一个伟大生命的逝去,令人百感交集。
世界的进程,人类社会的演进,从特定意义来讲,就是生命的不断交接、新旧更替,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如何直面人生,直面生命,直面生命的意义,这是四祖父张謇逝世留给我们的一个课题。
岁月千秋,生命苦短。四祖父张謇离世时年仅73岁。73年,这在人的生命流逝,真是转瞬之间。但四祖父的一生,揭示了生命之真正意义不在其长度,而在其质量,在其生命之旅,心路煌煌;在其奉献社会,重如泰山;在其对社会、对后世的影响汩汩滔滔,绵绵不绝。
人生路上,心如一挂行囊,走得越久越远,这挂行囊就越重。世人常说心重。心重,这是人生由不得的苦事。但也有人偏是将分明是畏途的生命苦旅视为一种生命的责任,生命的乐趣,“心事浩茫连广宇”,将个人生命之苦与大众之乐视为因果,这是一种大智大行的人生,是真正值得敬畏、值得膜拜的。
人之生命,人生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小心翼翼,步着大多数人的足迹履痕,谨小慎微,盘算着用最小的风险,最大的安逸走完生命历程;还有一种生命之路,仰视天际,察风云变幻,观世事沉浮,怀天下兴亡、民生疾苦,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山崩于前不变色,海啸于后不动容;目光所及,足履所至,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一条拓荒之路。
这种穷尽心力,自讨苦吃的拓荒心态,常被世人视为异端畏途,其实正是一种灿烂的生命态度,一种造福天下、造福更多生命的生命态度。这种生命态度,绵延不绝,传诸后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心态。
90年前,一个伟大的生命走了,一个用自己生命去加固和开拓中华民族精神的拓荒者走了。我以为,这种长年累月、一生一世将责任置于自我之上的拓荒精神和生命态度,在今日南通、今日中国社会,仍应有着极具价值的借鉴意义。
值此家祭,值此世人共祭,临席择言,跬步碎语,贻笑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