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希腊的城邦有200多个,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雅典城邦。
相传哲学家有三位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一生研究伦理道德,被指控反叛神权而被宗教杀死,他是柏拉图的老师,一生没有留下著作,均由学生口传;柏拉图研究政治哲学,是历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者,一生创作了《理想国》《辨析论》《法律篇》等数十部作品;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在柏拉图学院进修长达20年,直到柏拉图逝世后才离校;一生研究哲学,涉及学科广泛,有“百科全书式学者”称号。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色雷斯的斯塔吉拉,这座城市是古希腊的殖民地。他父亲是马其顿菲利普二世国王宫廷御医。他17岁时赴雅典柏拉图学院攻哲学,他的求知欲极高,进修了许多学科,主修哲学,也修学了逻辑学、物理、天文、生物、动物、植物、诗歌、修辞学、数学、政治、经济等等,门门功课都优秀,而且每门课的笔记、实验解剖说明都建立档案,植物学选500种分门类,动物学50种动物都解剖图解立档案卷。他为自己建立一个图书室,对天文地理宇宙的解辩与柏拉图有分歧,对唯心论又反驳老师的理论,他的自然辩证法说明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天体宇宙有一定的规则,面对与老师的分歧他常说:“吾师,吾师,吾尤爱真理。”柏拉图不仅不生气,反表彰他为“学院之灵。”表彰他的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励学生要能如亚里士多德那样求实精神。师生关系情深意笃,他一呆20年,柏拉图死后,新校长过于肯定柏拉图的数学理念,与他学术思想有悖,他便离校回故乡。
回到故乡不久,一位同窗好友赫米阿斯请他去小亚细亚工作,赫米阿斯当年已是沿海岸线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他本想再求学学医继承父业,在同学的帮助下他就从政了。且很快和赫米阿斯的侄女结婚,两人感情甚好。不料不到一年光景,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带妻子逃离密细亚,到了米其里尼。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被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请到宫廷,担当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大帝才13岁,此时亚里士多德42岁,政治上学术上都卓有成就,他很快帮助亚历山大在城邦制上有新的建树。
他讲所有学科,同时做实验。他讲学时不在课堂,却常常漫步在长廊、花园内,学生努力做笔记,之后将笔记和他的讲演,由他亲自整理而成为教材书,也就是他的著作。
这20年的教学经历十分精彩,影响力也极大。不幸菲利普二世逝世时,雅典人突然反马其顿政权,指控亚历山大是反神权的叛逆者,要杀他。多亏得到师生们的营救逃离了学院,回到故乡。
不久,他不畏强暴返回雅典,希望说服雅典人为了大局,和马其顿人和平共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经济科学文化,为古希腊建设共同努力,提出和平共处原则,平等办城邦等等,雅典人有所触动。
不久,亚历山大逝世,雅典人又掀起更大的风暴,扬言亚里士多德罪孽深重,应和苏格拉底同样判处死刑。他又一次逃离雅典时,在一处海滨而亡,他的死因有多种说法,至今还是个谜。终年63岁。
他的一生是伟大的,著作数百部,且各科均有独到的成就。他的科学精神求实态度是学者们的榜样。
公元前337年,当马其顿大兵压境时,由于亚里士多德马其顿兵临而得以不战,使希腊这块圣地得以保全。
为此,雅典人民特地为他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他通过对雅典人民的贡献,尤其是为了增进他们的利益而与菲利普国王周旋,为城邦做了出色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