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灯花”座谈会
刘其舜
  刘其舜

  1964年6月13日,在“灯花”上发表了《歌名小议》,继而又发表了《让新儿歌唱起来》等稿件。搬了好几次家,旧东西也随着搬家扔了不少,但第一次在晚报上发表的“豆腐干”、那篇稿费通知和后来的座谈会会议通知,我一直保留着。

  那时的晚报才只有4版,2分钱一张。回想起来,版面少,那时报纸也不多,投稿也确实有点难。《新民晚报》牵动着上海人的心啊,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上海人尤其钦佩林放写的“未晚谭”,我所在的大同中学语文老师李雪影说,晚报2分钱一张,林放的“未晚谭”就值1分钱。收到“灯花”座谈会通知时,心情是无比激动。在我的记忆里,有两件事可以称为无比激动的,一是收到“灯花”座谈会通知;二是后来收到党支部发给我的“入党志愿书”。

  我哥哥说,这次座谈会也许能看到林放呢!那时我心里就更激动了。那时没有“粉丝”的词汇,其实在《新民晚报》读者群里、在上海市民心里,林放就是当时我们的偶象。我早早就去了圆明园路,我还记得,大概提早了三刻钟到报社门前。但是,我还不敢进去,恐怕太早了。没有手表,只能看商家的电钟,时间差不多了,我才走进圆明园路报社大门。

  也许我长得比较瘦小,门卫拦住我,我回答说来开会的,并赶紧掏出了会议通知,门卫似乎不太相信,“这是你的吗?”我既紧张又自傲地说:“是我呀!”

  我还记得那天开会的人中,大概我最小。一位穿着朴素的长者微笑着招呼我,让我在他边上坐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长者就是林放。那天林放说,“灯花”就是要以小见大,但也不能无限上纲。例如,随地吐痰,是个不好习惯。但也不能联系到阶级斗争上面去啊!

  上世纪80年代我参加了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其实,这一切都是从“灯花”开始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焦点·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阅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4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展览
   第C06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专版
   第C08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你凭啥“拿”铜钿
做奴隶,你甘心?
斯特鲁普效应
玩 伴
“灯花”座谈会
丙申中秋说月饼
『我与《夜光杯》的一段情缘』征文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灯花”座谈会 2016-09-24 2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