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克强对古巴的此次访问意义重大,而中古两国之间长久的友谊以及经贸合作的前景备受关注。
中古两国友谊源远流长
早在19世纪中叶就有大批中国移民被殖民者以契约华工的身份贩运到古巴,他们为当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参与了古巴独立战争。1960年中古建交,古巴成为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古关系在中苏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受到较大损害,直到苏东剧变后两国关系逐渐恢复。此后,双方领导人启动和保持了高层互访的传统。
近年来,中古两国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是古巴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古巴是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在签证、旅游、科技、投资、税务、体育、教育、环保、生物技术、金融、通讯等多个领域都签有合作协议。2003年3月古巴成为拉美首个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去年国航每周三班的北京-蒙特利尔-哈瓦那航线开通。古巴也是接受中国留学生最早、最多的拉美国家,是中国人学习西语和了解拉美文化的重要国家。
古巴内政外交有新变化
近年来,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占有独特地位的古巴内政外交出现新变化。
内政上古巴加快改革步伐。2011年,古共六大通过一项经济变革计划,逐渐允许电子产品、手机、房地产和汽车销售等,制定新的《外国投资法》,设立马列尔港作为发展特区,发展规模较小的私营经济。近年来,古巴宏观经济较为稳定。旅游业的兴旺为古巴政府提供了更多资金用于改造旧城区和改善民生。互联网也极大增进了古巴人民与世界的联系。
外交上,2014年12月古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得以启动并取得部分进展,古巴外部环境改善迎来历史性机遇。2015年7月,古美恢复外交关系。2016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古巴进行国事访问,短期内带动西方诸国对古巴的高级别访问。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5年的制裁给古巴造成损失累计1259亿美元,成为古巴经济困难的主因和发展障碍。美国占据关塔纳摩以及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是两国关系复苏的两个关键障碍。美国大选也增加了后奥巴马时期古美关系走向的不确定性。
然而,古巴政府仍然视中国为重要伙伴,发展同古巴的友好关系也始终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外交方针。更为重要的是,古巴内政外交上的变化将为中古发展经济合作提供更好的商业环境,中古关系面临发展新机遇。无论是发展特区还是《外国投资法》都为中企投资落地古巴提供了有利条件。
扩大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在古巴寻求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和中拉合作日趋全面和深入的背景下,扩大经济合作已成中古两国关系的新亮点。
古巴目前处于经济模式更新的过程中,期待提升中古经贸往来和投资水平。古巴对中国在经济合作上的期待,已从出口糖、镍等初级产品和进口制成品转向范围更广泛的投资需求,并确定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生物技术、农业、可再生能源等优先合作领域。古巴能源自给率较低,主要依赖从委内瑞拉获取的优惠石油供给。中古尚未在海上石油开发领域展开大规模合作,但已明确优先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随着古巴旅游业和对外开放的启动,包括机场、港口、旅馆、互联网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亟需提升,中古合作大有可为。中国已是古巴生产和交通设备的重要供应商,随着古巴投资环境的优化和中国发展对拉产能合作的深入,中企在古投资设厂可行性上升。古巴利用其在生物技术和制药方面的技术优势,已在中国多地设立合资药企,期盼通过合作使古巴生物制药业得以发展。
各国抢滩中国仍有优势
李克强总理访古之际,安倍也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访问古巴的首相,且都更多关注经济合作话题。在古巴内外局面出现新气象的形势下,探讨经济合作成为各国对古外交攻势的重点,而中日对此更敏感。从机会之窗的角度看,古美关系如果实现完全正常化,美国的地缘经济优势将占据主导地位,现在是中日占据对古经济合作先手的重要窗口期。
需指出的是,中古强化友好关系和经济合作,并非基于狭隘的地缘政治视角,而是立足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视角。中古关系的推进不妨碍古巴发展更多元的合作伙伴。在美国贸易禁运尚未解除、重要能源伙伴委内瑞拉经济形势堪忧的情形下,古巴也需要构建更多元的经济发展伙伴。安倍预计将宣布10亿日元援助金以帮助古巴购买医疗设备和开展医疗培训,并减免1200亿日元债务,以此推动日企进入古巴。日本三菱集团7月在哈瓦那设办公室,期待参与古巴基础设施项目并寻求贸易机会。与古日关系相比,中古关系的优势是互信程度高、合作基础好、合作范围广,两国在治国理政、发展道路上的互动水平更高。目前,中国对古巴的经济合作潜力还未充分释放,虽然在圣地亚哥港、基础设施等领域信贷规模较大,但合资企业较少、直接投资水平较低。从以政促商视角来看,中日领导人相继访问古巴也许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家提升对古巴市场的认知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