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黑色交易链
随着安徽广电受贿“窝案”细节不断披露,华策影视与安徽广电间的黑色交易链条逐渐清晰。据华策影视公告披露,该公司及其两家关联公司有关人员构成了行贿。这是安徽广电受贿“窝案”爆发以来,华策影视首度公开承认有董事和员工涉案行贿让电视台购买该公司制作的电视剧的事实。据法院有关材料显示,时任华策影视发行二部总监余某为推销电视剧,向安徽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余某行贿12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另外,2007年至2013年,华策影视董事、其子公司上海克顿传媒的吴某为推销电视剧分别向原安徽广播电视台台长张某、副台长赵某、总编室主任肖某共计行贿342万元人民币、4000美元,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华策影视多名员工涉案,揭开了影视公司与电视台之间有一条腐败链。但实际上,行贿、受贿的又何止华策影视和安徽广播电视台呢?这案件也许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但它至少证明,烂片泛滥成灾与腐败有关。一切都看钱送的多少来决定是否购买播出,而不是论艺术的高低。前不久,安徽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张苏洲、原副台长赵红梅受贿、贪污案进行一审宣判,张苏洲被判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250万元;赵红梅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160万元。
资本涌入烂片多
在“烂片当道,编剧何为”主题影视论坛上,一批编剧从另一角度,对资本大量涌入造成当下烂片泛滥进行了炮轰。
编剧汪海林说:“我觉得核心问题就是,资本大量进入影视行业以后,导致资本爆发式增长,它对于产量有一个饥渴的需求。产量上了以后,一年有600多部影片,但我们其实没有那多达600多套优秀的创作者,就连100套都非常勉强,这是量和质之间的矛盾。”
编剧宋方金说:“现在很多创作者,写的不是作品,而是理财产品,是资本圈钱的工具。”他指出:“现在的问题是烂片当道,好片被烂片阻挡了道路,这是不正常的。烂片当道非常可怕,它像拦路狗一样很难突围。”
安徽广电受贿“窝案”暴露了影视发行与采购间的潜规则,这是烂片当道的真正原因。否则,既然烂片那么多,为何好片就不能与之竞争并最终胜出呢?但问题是,好片是不需要用钱打点,但好片一旦遭遇用钱打点、买通关节的烂片,就必输无疑了。烂片之所以能像拦路狗一样凶狠霸道,其背后就是金钱在作怪,即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权力寻租有空间
造成荧屏购片腐败的另一原因是目前我国电视剧市场是供大于求,每年生产电视剧一万五千集,在黄金档播出的只有半数左右,库存积压非常严重。由于缺乏监督,造成了有些电视台官员权力寻租的巨大空间。
原辽宁广播电视台台长史联文也是个权力寻租的典型。原本2万元一集的电视剧,却花了35万购买。花费千万元购买5部电视剧,其中一部因收视率不达标,仅播出3集就停播……经查,史联文利用电视剧购片受贿571万元、港币20万元;利用与广告公司签订合同受贿295万元。史联文在狱中忏悔书上写道:“当了台长以后,我身边希望通过我的权力寻求利益的人也多了,在这些人的吹捧和央求下,我和他们就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我的胆子也放开了,几万、几十万,人家送,我就收……”
这些影视行业内的贪腐“潜规则”,不仅使权力变成了疯狂敛财逐利的工具,也使烂片由此变得畅通无阻,一路绿灯,越来越多,影响极坏。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