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周到
上海大师赛并不是斯诺克界奖金最高的,但在球员心中,却是最值得来的赛事之一。竞赛环节的方便性是球员提到最多的环节。一直以来,上海大师赛始终坚持:世界前十六的大师自动晋级正赛。一方面,保证了比赛的水准和球迷的热情,另一方面,省去了高排位选手打资格赛的烦恼,这一点得到了包括奥沙利文、希金斯、塞尔比在内的多位大师的鼎力支持。而到了上海,球员下榻的宾馆就在比赛场馆边,球员练球、比赛靠步行就可达到,大大节省了球员往返的时间。酒店里的西餐、球馆边的咖啡馆,上海的一切都让大师们感到方便、舒心。
打球,最关键的还在赛场内。9月的上海比较潮润,赛事有专门的工程部冷冻机房,全天有人值班,保持球场温度维持在19摄氏度。十年庆典晚宴上,这些十年如一日,在幕后为大家默默服务的空调师傅、胸标订绣师傅,都获得了荣誉证书。他们的工匠精神,保证了上海大师赛的精品品质。赛事执行总监祁伟透露,大赛不仅让大师们宾至如归,更照顾到球迷的感受。“首届大师赛结束当晚,我们就拖着世台联的官员在现场重新规划看台距离,希望能更进一步拉近观众和球员之间的距离。在我们一再坚持下,世台联同意将看台向前挪动了1.5米,并拆掉其中的挡板。”仅仅是1.5米的执着,却让球迷们的观赛舒适度更高了。这个距离,也是世台联认定的“极限距离”。
好人缘
以诚相待,以“心”相交,多能换来真挚的相处。上海大师赛,一直都有着好人缘。
“那些明星们来上海,我们也不会给什么出场费,大家都是自己真的愿意来。”祁伟透露,即便是一些出场费不高的商业活动,明星们也格外卖力地捧场,“其实有些活动的出场费很有限。但职业球员都很有远见,他们也愿意来宣扬自己参与的这项运动。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所以双方的相处一直都很融洽。”连圈内公认“最难搞”的奥沙利文也曾主动提出要担任业余大师赛的梦想导师,上海是所有中国赛事中他参赛次数最多的一站。有实例为证,在亨德利明确自己退役后,他第一次飞来中国参加商业活动便是为上海举办的业余大师赛揭幕。“这些年来,大家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包括希金斯、塞尔比等在内的明星都和我们的赛事关系很好,他们还会常常主动询问:‘需要我们做什么?’”
好孕育
十年来,整个赛场的变化从直观上看,或许只是观众席与球台1.5米的推进。但其背后,却是斯诺克市场孕育的大迈进。
最让祁伟欣慰的是,如今的观众们都很懂经,“掌声热烈又恰到好处,他们完全知道什么是‘击节’之处。”祁伟还记得第一届大师赛的时候,组委会与媒体合作开展了斯诺克运动的科普。“怎么观看斯诺克,赛场内不能走动,不能用闪光灯等等基本常识,我们还做了一个有奖知识问答。”
十年后,球迷与市场的成熟,来自于组委会的用心孕育。6年业余大师赛,覆盖全国16个城市,培育了大量斯诺克的参与者。“对我们来说,7天的赛事绝不应该仅仅是7天的,我们要赋予这项赛事更多的内容。”他们还在赛事举行的同期,举办台球博览会。世界上包括球桌,配件在内的斯诺克相关生产份额60%在中国。作为赛事主办方的东亚集团还成为了上海台球协会的会长单位,推动上海20多家学校开展台球运动。青少年美式台球世锦赛也已经连续三年落户申城。 首席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