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韩国商品
1996年开业的凯旋城服饰市场,是七浦路上最早的服饰市场,在经营了20年之后改名“首尔时尚中心”,引入韩国进口商品,要把过去批发客拖着的黑胶塑料袋换成白领人士手拎的时髦白纸袋。
“从今年6月开始,我们投资1500万元开始整体转型装修,4个楼面、12000吸引了250多家商户入驻。”首尔时尚中心董事长潘欣昇告诉记者,约八成商户经营韩国进口服饰、鞋帽、食品、化妆品等,剩余两成由于老租约未到期依然经营国内产品。“我们想把首尔东大门、南大门等韩国市场上的潮品搬到七浦路凯旋城来,消费者只要坐地铁就能买到最新流行的韩国服饰。”
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凯旋城一改过去的杂乱,以小清新的装修风格为主。一楼、二楼主打女装,三楼兼具男装和童装,四楼入驻的是主营韩国服饰的网店,方便发展线上销售。
转型势在必行
因为主打廉价而新潮的女装,七浦路曾经名声在外,但在电商冲击下,近几年从人山人海变成了门可罗雀,以批发为主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顾客对品质和设计的需求,转型势在必行。
静安区北站街道办事处主任程凯表示,位于静安区范围内的七浦路服饰商业街区共有10个市场,处在苏河湾核心区域,周边高大上的环境早已与七浦路现状不相匹配。近在咫尺的是高档楼盘,往南是今年即将开业的全球顶级的宝格丽酒店。此外,市中心相对低端的批发市场,还意味着治安、消防、交通、市容等诸多社会问题。
程凯认为,凯旋城的整体转型做了很好的尝试。凯旋城整体转型相对容易,因为业主相对集中,而其他市场产权太分散,要形成转型合力比较困难,10个市场有大大小小6500多个店铺,其中5000多个是小业主。“如果凯旋城的模式能够取得成功,就会产生巨大的引领效应,其他业主看到转型可以带来盈利空间,市场杠杆就会自己发生作用,其他市场和业主也会深入思考如何尽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