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史》,看到一位名叫“查道”的官员经历,其中几件小事,值得今人一记。
查道,字湛然,安徽歙州休宁人。祖父、父亲都是官员,本人也当过多处地方官员。他从小是个孝子,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查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煮成鳜鱼羹让母亲吃了,终使“母病寻愈”,看来颇受古代“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求鲤”的影响。
母亲去世,他曾绝意仕途,出家做了和尚。有一次坐禅时,“雷震破柱”,但查道坐于柱下,“了无怖色”。众僧觉得奇异,认为他大有前途,便劝他走科举入仕的道路,他才离开寺庙,考试中举,一路读书做官。
查道“性淳厚”“所至务宽恕”,胥吏有了过失,他从不笞罚;百姓打官司,关押期间缺少钱财,他会自掏腰包,“出己钱偿之”。有一次查道因公外出,所经之处,路旁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枣树。随从摘了满满一篮献给他。查道也不推辞,只是大致估算了一下这些枣子的价值,便将一串铜钿挂在树桠杈上,这才离开。我们后来看到过工农红军因取用农民家中的食物用品而无言留下钱财的朴素故事,我思忖,那与查道“计值挂钱”同为中华传统美德,两者该是一脉相承的吧!
查道曾有一梦,神人断言他:“寿命止于57岁”,但结果他活到了64岁才因病去世。史书评论说是“积善所延也”!虽有点“戏说”的味道,但我们不妨也信一回“善有善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