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需分级诊治 谨防转化为白血病
乔闳
  血常规化验单上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偏低,按贫血治疗始终不见好,要特别警惕髓系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李晓教授在日前举行的“MDS世界警觉日”疾病宣传活动上呼吁关注MDS早期症状,重视规范检测、准确诊断和精准治疗,从而降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风险。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最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以骨髓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国际研究表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危险程度越高,越容易发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而且极高危患者的生存时间仅为0.8年(约9个月)。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检测水平的提高,我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并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疾病。值得注意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在65至70岁,上海地区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

  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因迄今不明。有研究表明,造血系统肿瘤家族史、吸烟以及接触农药均为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国内研究表明,职业性接触苯、居住在高压电传输线100米以内、居所或办公房新装修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高危因素。

  然而,由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早期症状不明显,我国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度有限,很多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李晓教授提示,如果中老年人长期或经常出现疲劳、呼吸短促、心慌、心悸,或者发烧、经常性感染、皮肤瘀伤、出血等症状,应尽早到血液科进行规范检测,通过血细胞检测、骨髓穿刺及活检、染色体检测、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尽早准确诊断是否患病,并判断疾病的预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常春康教授指出,血液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预后分组,并结合年龄、体能状况、依从性等进行综合评定,为患者选择精准的治疗方案。目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手段包括支持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免疫抑制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版)》指出,高危患者使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向急性白血病进展的风险、改善生存;低危患者如出现严重血细胞减少和输血依赖,也可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    乔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需分级诊治 谨防转化为白血病
天凉多霜雾 重滋养慎秋冻
帕金森病的外科对策:“脑起搏器”
危机意识是否让你焦虑
胃肠炎后肚子“闹情绪” 中医艾灸来帮你
自我体检 及早发现
广告
新民晚报康复/康健园B0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需分级诊治 谨防转化为白血病
2016-10-31 2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