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押运员击毙男子,配枪隐忧不容忽视
舒锐
  10月27日,男子黄某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持石块追砸运钞车,遭押运员开枪射击后死亡。有目击者称,此前运钞车与黄某发生过交通摩擦。目前,东莞警方尚未披露黄某追车、砸车原因。

  依据《枪支管理法》,押运人员要使用枪支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遭遇暴力袭击、暴力直接或间接针对着所保护的利益、暴力袭击达到了一定的强度与紧迫程度、不使用枪支不足以制止暴力犯罪行为。同时,即便满足了条件,也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度使用枪支,扩大损害。

  押运员击毙追砸运钞车男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需要承担责任,需要司法机关通过调查取证还原当时的情节,进而倒推出死者与开枪者当时的客观行为与主观状态。男子追砸运钞车,并不意味着押运员就一定符合开枪条件。同样,即便双方发生过交通摩擦,也不意味着押运员就绝对不符合开枪条件,甚至在故意报复。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我们不妨耐心等待,既不能替官方做出结论,亦不能在官方结论不符合自身预期时,凭空质疑。

  这件事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押运员等金融从业人员配备枪支所带来的安全隐忧。《枪支管理法》只是规定,押运人员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然而现实中,枪支似乎已成了押运人员的标配,但配枪后的日常训练都跟上了吗?因此眼下最重要的是,加强对配枪者的培训与管理,将枪支对社会造成的威胁降到最低。(舒锐 刊今日京华时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不能让城市睡在噪声里
高铁感受
押运员击毙男子,配枪隐忧不容忽视
虚拟现实
贷款骗局
告别“随手公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押运员击毙男子,配枪隐忧不容忽视 2016-10-31 2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