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早上,泰州农科所的研究人员赶往蔬菜培育基地,欲收获种植6年的20亩科研芋头。可到了田里却发现,几个上了年纪的村民正在地里对芋头“下手”。劝阻无效的研究员们只好报警,到达现场民警几番劝阻,村民才算“收手”。
经农科所统计,此次共有100余个芋头株系遭到偷挖,其中30多个株系被“吃干榨净”,而最重要的脱毒培育材料的后代现在也屈指可数,极小部分的种群已经慢慢消失。
农科所的助理研究员王显称,这次损失至少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所有数据统计工作现都无法进行;另一方面,不仅这几年工作人员的辛苦付诸东流,而且随着某个材料中育种的丢失,使里面可能蕴藏着无法估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也不复存在,这种损失是无法衡量的。
王显告诉记者,村民偷拿科研农作物这事并非第一次,今年四五月份,用于科研的大蒜就有过被偷盗情况;七八月份,丝瓜也未能幸免。只不过这两种作物的投入相对少些,研发力度也小,所以并没造成这次这么大的损失。
当地派出所表示,虽然村民偷挖芋头的行为给农科所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但被盗芋头却只能按市场价格计算损失,未达到犯罪数额标准,无法予以立案。
警方表示,按现有芋头的市面价格来看,一斤芋头外面只卖到三四块钱,这样算起来每个村民只是造成几十块的经济损失,所以警方无法立案,只能对村民进行批评教育。
不过偷盗科研作物的案件并非没有先例,2010年8月6日晚,4名河南籍民工翻墙进入北京林果研究所大肆偷吃葡萄。被偷的葡萄是该所科研人员花费十年心血、累计投资40万元种植而成。民工偷吃让科研计划几乎毁于一旦。9月12日,4名民工被海淀检察院以涉嫌偷窃罪批捕,所偷吃葡萄作价1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