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吸睛行为虽然少不了企业自我宣传因素,但考虑到欧洲各国生育率普遍低下的现状,商家如此“剑走偏锋”也不是无中生有。
一般来讲,要维持现有人口规模,生育率需保持在2.1左右,即一名女性要在15到49岁的育龄期生2.1个孩子。然而如今在欧洲,除了法国,其他国家均未达标,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的生育率甚至不足1.5。
小宝宝越来越少,原因无外乎“大宝宝”不能生和不想生两类。对于大多数适龄欧洲年轻人来说,不想生才是主因。
照理说,欧洲国家有着备受好评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让欧洲人在经济上没有理由不生养。然而,高福利带来了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公共医疗体系,“养儿防老”变得更加无关紧要。
有一对结婚多年、在中国当外教的西班牙夫妻正是这么想的。面对中国学生“你们什么时候生宝宝”的疑问,两人表示没有要孩子的计划,并承认正是政府的养老金制度打消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部分担忧。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同样有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国,为何在欧洲国家“一枝独秀”?这不得不提到在欧洲社会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如果女性不能全身心照顾子女,那她就是个“狠心的母亲”。
对于法国女性来说,国家提供了足够的育儿保障,特别是公立幼儿园和学校,让她们不像邻居德国那样,每年有近20万儿童进不了幼儿园。因此,法国人在生孩子这个问题上毫不犹豫。
欧洲陷入超低生育率的泥潭不是一年两年了,多国政府为此操碎了心。或许,它们有必要向“领头羊”法国取取经。
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