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实现了心愿
这届比赛,为期七天。俄罗斯国家马戏公司、朝鲜牡丹峰杂技团、加拿大国立马戏学校、加拿大斯特娱乐公司、乌克兰国家马戏公司、蒙古国家马戏团、匈牙利国家马戏团、捷克国家马戏团、德国代表队、哈萨克斯坦国家马戏院、奥地利代表队、比利时布鲁塞尔杂技学校、波兰代表队、瑞典路德维卡迷你马戏团、英国代表队、斯洛伐克代表队,国内表演团体由中国台北代表队、香港魔术协会、河北省杂技团、吴桥杂技学校、中国杂技团、郑州杂技团、内蒙古自治区杂技团、广州战士杂技团等,总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4个杂技艺术表演团体参加盛会。
评奖委员会主席由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蓝天担任。来自法国、摩纳哥、匈牙利、俄罗斯、朝鲜、美国、加拿大、中国的9位评委,都是国际杂技界公认的知名人士。
国内外全部33个节目,分两台演出。
上海马戏学校的《跳板蹬人》应邀参加比赛。程海宝大胆启用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演员有14岁女孩陈晓琳、12岁男孩邓粤飞和12岁男孩丁玉磊。担任节目主教的是郑建清。作为主教老师,郑建清大胆创新,带领这些孩子在赛前进行了紧张排练,虽然初建,孩子们又是初登舞台,郑建清并没有降低标准,而是反复要孩子们自励,将平时的所学所练转化为成果,以一流的技巧带给观众惊喜。整整一个星期,师生们没有休息,精益求精,苦练再苦练,邓粤飞练“连翻”,屁股被蹬得血肉模糊,郑建清心痛极了,可这个孩子没有后退一步,也没有叫一声苦,而是咬着牙,坚持排练。“三周上”是一个高难动作,丁玉磊在双脚上绑了沙袋,有十多斤重,为的是要进行比赛前的适应性训练。苦干加巧干,突破加创新,郑建清带领孩子们上了赛场。
陈晓琳是《跳板蹬人》的“底座子”,软硬兼施的功夫;邓粤飞跟斗基础好,特别强的爆发力,以及丁玉磊的“三周上”,在比赛中都得到了完美体现。以往历届比赛,像《跳板蹬人》中的“连翻”动作,一般只有10个,邓粤飞一气呵成,连翻了15个,惊得观众连连叹道:“这个孩子,腰上简直像装了一根发条,翻起跟斗来,没个完。”
《跳板蹬人》确定参加吴桥国际节比赛,“马校”开始初排,导演杨令德巧妙构思,为5个小演员设计的服装洁白无瑕,又为八个伴舞少女精心设计了白底红花的小裙,通过道具跳板和技巧动作蹬人,给人以人体翻腾和飞翔的感觉,寓意“腾飞”,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巧妙地嫁接在了一起:“节目初始,一片温馨的红光中,一组凌空舒臂、振翅向上的造型,揭示了腾飞的主旨。然而,雏鹰开始了搏击的征程,时而穿梭、大跳于伴舞少女之间,少女犹如波涛汹涌的海浪;时而翻腾于伴舞少女之上,少女就成了宁静的天空。雏鹰在大自然中增长了才干,寻找到了生命的新的起点。这也许不失为观众们看完这个节目后感叹说好看的一个重要因素。”(王建华:《放飞的雏鹰》)
紧张激烈的比赛结束后,经评委评定,共有4个节目获“金狮奖”,6个获“银狮奖”。上海马戏学校将“银狮奖”捧回了学校。
当年,程海宝上任伊始,默许下了一个心愿:“我要打破上海马戏学校只有一块铜奖的记录。”十多年来,他的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他的心愿:上海马戏学校五十多次登上了国内外赛场领奖台:2001年,《跳板蹬人》获第25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比赛“金小丑”奖、公主杯奖和特别奖;同年,《跳板蹬人》获朝鲜第19届“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最高奖“金奖”、《兜缸》获银奖;2002年,《兜缸》获第14届初登舞台国际杂技比赛最高奖“金K奖”、特别奖;2003年,《兜缸》获第27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比赛“银小丑”奖、特别奖;2004年,《倒立技巧》获第16届初登舞台国际杂技比赛最高奖“金K奖”、公主杯奖。
奖项之多,不胜枚举。在“马校”的资料室,一块块凝集着全体师生员工,凝集着程海宝心力和才智的奖牌和一枚枚奖章、一座座奖杯,光彩四射。
本书由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组织编撰。明起连载《文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