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墓畔演说
黑幕撕裂了,顽强的太阳从云间的深罅处射出几缕血色光泽,凝重、苍劲,又一个血色黄昏降临,光顾人寰。葬礼在万国公墓的礼厅石阶前举行。礼厅墙上悬挂着鲁迅巨幅画像,画像下宋庆龄无意看一眼自己家族巨大且豪奢的坟墓,凝望着东北角。那里将诞生一座仅一米左右的墓冢,沉睡着一个伟大的生命。简朴的墓碑上除了鲁迅的瓷像外,还有就是他的遗子海婴稚拙的笔迹——鲁迅先生之墓。她不禁伸出手抚摸一下身边的小海婴。他仅七岁,这么小的年龄失去父爱,未来的日子怎样熬下去!女性对于孩童,有一种天然的慈爱,虽然她一生并未育有一男半女,但母爱使她泪水夺眶,脸上泪珠涟涟。
蔡元培致辞已毕,沈钧儒报告鲁迅生前事略。沈钧儒一改往日平稳、缓慢的语调,激昂慷慨起来。他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微颤的手时不时捋一下颌下美髯,年逾花甲的他很少有过失常的激动。
宋庆龄在人们的掌声中,讲了一段简短的话:“鲁迅先生是革命的战士,我们要承继他战士的精神,继续他革命的任务!我们要遵着他的路,继续打倒帝国主义,消灭一切汉奸,完成民族解放运动。”她不擅长做即兴演讲,尤其在情绪激动时,更难做到。她与鲁迅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能谈出许多鲁迅的轶事。然而,现在她不能不以口号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深情。
墓畔发表演说最长的是章乃器,他远不止是一个银行家,撰著了诸如《中国货币金融问题》《中国货币制度往哪里去》等大部头经济著作,他还擅长于撰写政治宣言,发表演说。每当他演讲稍停顿时,热烈掌声跟着响起。
“鲁迅先生所以伟大,是在于他的笔,肯为全世界被压迫大众讲话,肯为特别是被压迫最厉害的中国民众讲话。纪念鲁迅先生,我们必须发起一种鲁迅运动。第一,使没有参加联合战线的人,都觉悟了来参加。第二,应使每个人每天都做一小时有利于民族解放的工作。第三,每个人都应该学鲁迅先生的样,为全世界被压迫者讲话,而且至死不屈!”
内山完造、邹韬奋、萧军分别作了演说。最后,救国会领导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李公朴四人,一起展开“民族魂”的大旗,轻轻覆盖在鲁迅先生的灵柩上。
墓穴四周人们自动挽起手,筑起了人墙。十四位作家紧攥绳索,缓慢、平稳地把棺椁放入穴中。四个泥工移动石盖,关严实后用水泥封住每个角落。一把把泥土,纷纷扬扬落在了石盖上,堆集成拱形的土包。
生者为死者唱起了愿你安息的挽歌,死者听不到生者的祝愿、赞美乃至咒骂。棺椁中的他,已不具有生命,一堆变化着的有机物质而已,但肉体可以消灭,不灭的是他的精神。
鲁迅葬礼的第六天,《日日新闻》透露出一则惊人的消息,蓝衣社上海特区高级会议决议“将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等数十名抗日救国联合会首脑,以对付史量才之手段处以死刑”。史量才——中国报业巨子,惨死在国民党特务的枪口下,连尸骨也只能悄悄埋入杭城附近的山谷,生怕遭挖坟暴尸之灾。这一天终于要到来了。
时局紧张,压迫得人们无法透气。社会上谣传甚嚣尘上,七人将被捕的消息,不胫而走,四处流传。七人也有所闻,有的流传渠道还十分可信,畏惧、逃遁、隐匿是软弱、卑琐,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战斗下去。11月8日,上海又出现了大规模的日商纱厂工人罢工。日商纱厂工人罢工孕育长久,1936年2月3日,日商大康纱厂工人梅世钧被日方管理人殴毙,引起社会哗然,酿成一次波及上海主要日商纱厂的罢工活动。李公朴主办的《读书生活》发表了《梅世钧被杀》一文,预示“梅世钧的被杀一定会掀起一个比‘五卅’更伟大的运动的吧”。
当时在日商纱厂做工的工人,命运悲惨。五卅惨案后,日方资本家加紧了对中国工人的剥削。中国工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在日商纱厂里从事无法忍受的劳作。1935年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中国市场日益兴盛,棉纺织业需要增加,日商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依然维持经济大萧条的状况,压榨工人,待遇苛刻,工人每日做工12小时至18小时不等,工资则仅大洋一角几分,最多亦不过三角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