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全国两会·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会风纪重申“控烟令”
姚丽萍
孙绍波 画
  姚丽萍

  今年3月1日起,在上海,公共场所“天花板下不吸烟”,已成法定规范,铺天盖地的社会发动,让这个规范家喻户晓。

  在北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改进会风20条措施,压轴的,便是重申“控烟令”——要求自觉遵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

  公共场所“天花板下不吸烟”,由大会风纪重申,足见国家的控烟趋势。

  近年来,大会控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不妨回顾一二。

  上海代表团有个控烟故事,至今令人津津乐道。故事的主人公,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恩多。

  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故事开始了——

  “少抽点,公共场合更要控烟,保护环境,珍惜自己的健康,也珍惜别人的健康。”王恩多出现在几位抽烟的代表中间。

  “烟民”们反应不一,一位把香烟藏在了身后,还有一位连呼“上当”——原来,上海代表团会签代表议案,这位“烟民”曾毫不犹豫地附议了王院士提出的控烟立法建议。

  “开个玩笑!公共场合要控烟,烟民们更需要多点监督。”声称“上当”的张兆安代表笑得直摆手。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故事在继续——

  “王老师,报告您一个好消息,我控烟啦!”张兆安代表向王恩多代表汇报。

  “很好,《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已在3月1日实施,上海代表团应做控烟模范。”王院士非常肯定张代表的“控烟行动”。

  张代表可不是开玩笑,自从受到王院士“吸烟有害,控烟有责”的劝诫后,他就为自己制定了“控烟计划”。

  “控烟计划”是否落实,不止在于个人意志,更在于外部约束。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次发布大会风纪“控烟令”,明确大会期间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天花板下不吸烟。

  控烟,从严,如此风纪导向,自有缘由。

  近10年来,呼吁国家控烟立法的议案和建议,不绝于耳。而在国家立法之前,各地地方性法规纷纷出台,2010年3月1日《上海市控制公共场所吸烟条例》正式实施,今年3月1日,修订后的控烟条例实施,公共场所“天花板下不吸烟”正式入法。

  天花板下不吸烟,是因为,大量的科普公益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吸烟,不只是个人习惯,更是关乎所有人生命权益的公共健康和公共环境问题。

  公众对烟草之害的认识——从“一手烟”、“二手烟”到“三手烟”,较之五年、十年、数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与之相对应的是,公众对公共场所控烟的需求,也已不可同日而语。在申城,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的民意支持率也从5年前的90%上升至目前的94%。于是,当现行法规不能适应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修法,以更严立法控制烟害发生,便是大势所趋。

  在国家层面,2013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领导干部不能在公共场所吸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和规范。2015年,“控烟令”进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风纪。

  风纪,可有约束力?有。起码,人民大会堂里,再也无人“吞云吐雾”。这样的令行禁止,值得推广。

  今天,在“健康中国”的推进过程中,人们更渴望,控烟能早日进入国家立法。

  虽然,烟草有害健康,加剧环境污染,日渐被医学和环境科学所证明。但,立法根本上要协调的还是利益问题。在烟草的税收贡献和公共卫生消耗、环保支出之间,究竟何去何从,权衡利弊,曾令立法者左右为难。何况,当GDP还曾是政府接受政绩考核的关键指标之时,谁又能放弃“烟草经济”的巨大诱惑。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在增速放缓的同时,必须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效率本身离不开社会运行投入产出、收入支出的整体权衡。同时,环境承载能力迄今已达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也是新常态的共识。今年,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所有这些,都意味着,“烟草经济”终将式微。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之变,也必然带动社会生活之变——大会风纪重申“控烟令”,便可见一斑。要控烟,在国家强制力之外,文化认同不可或缺。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将公共场所“天花板下不吸烟”当作不影响他人、遵纪守法的个人修养;那么,“控烟令”才能像八项规定那样不折不扣地执行。

  面对“控烟令”,期待公共场所“天花板下不吸烟”,也能成为人大代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新常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3·15专版
   第A13版:3·15专版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大会风纪重申“控烟令”
推动土地性质变更政策落地
完善水资源价格和污染治理机制
设立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指定口岸
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制度
优化社会教育资源推进终身学习
打通“职工夜校”最后一公里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要闻A04大会风纪重申“控烟令” 2017-03-07 2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