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有6.5%以上增长?
厉以宁:有这可能
在回答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否有希望超过6.5%的提问时,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示:“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效率问题,效率有两个基础。”厉以宁解释说,第一个基础是物质技术基础,这是增长的保证,而且是常规的增长;另一个基础是道德基础,比如说人们有认同感、有风雨同舟感等。道德力量的调节是重要的,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厉以宁认为:“在今年的增长当中,能不能有6.5%以上的增长,这要看我们的效率基础怎么样,能不能使大家都感到有新的突破,要观察。但是有一个重要的条件,也是好消息,就是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全国上下都在为开好十九大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表明,我们2017年的成果可能会突破6.5%,也有可能使得我们在经济中有更多的成就。”
中国金融风险大不大?
杨凯生:是可控的
有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中国的金融风险您怎么看?下一步中国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杨凯生判断认为:“中国的金融风险目前是可控的。”杨凯生举例称,拿银行不良贷款率来说,2016年底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74%,是去年4个季度中最低的,同时去年不良贷款的增加额是近3年来最少的。
“我们的银行存款拨备率保持在70%以上。去年各家商业银行的年报虽然还没有披露,但是据我了解,各家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超过2万亿元。现在不良率是1.74%,不良贷款额为1.5万多亿元,我们的拨备是2万多亿元,再加上十几万亿元的资本金,银行业消化目前不良贷款的损失或者稍微暴露出来的不良贷款的潜在损失的能力是强的,或者说是充分的。”杨凯生表示,“对中国的金融稳定,我们要充满信心。”
玉米库存该如何解决?
陈锡文:创新需求
针对外媒提出的“现在库存的玉米达到2.3亿吨,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加速这部分库存玉米的消费使用”问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陈锡文说:“据我了解,中国政府和玉米主产区的地方政府都在非常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玉米真正供人食用的部分只占15%-20%,其他80%都用于工业原料和饲料,比如制药工业、纺织工业都需要用到玉米淀粉。”
陈锡文透露,国家正在广泛听取意见,尽快想办法用二三年的时间消化掉玉米库存。“现在农民还在生产新的玉米,每年的产量和需求大体是相当的,所以消化这些库存,某种程度上必须创造新的需求才能消化掉,燃料也好,糖也好,淀粉也好,这相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创造一种新的需求。”
稳增长与去杠杆关系?
钱颖一:稳定第一
关于“如何平衡经济稳增长与去杠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从经济学上来说,在短期稳增长和去杠杆之间会有一定的张力。“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确立了今年非常重要的战略导向,就是稳中有进,所以稳定是第一重要的。”钱颖一说,政府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时候,在去杠杆这方面,首先会稳步推进,不会在短期内剧烈调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政策,叫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个政策对稳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供给侧改革啥最重要?
常振明:科技创新
关于“今后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的提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的回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们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新,用科技的手段来补这个短板。”他进一步解释道,衡量新旧供给的一个标准就是科技含量,科技含量就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大家都有的,我的性价比竞争力更强。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转型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