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全国两会·关注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欢迎张杰”误会咋看?
卞英豪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陈凯先在全国两会科技界会场表示,目前全社会在树立对科学、科学工作者尊重的氛围方面,存在不足。他举例,上海交大前校长张杰院士出机场时看到年轻人打着“欢迎张杰”的横幅,结果发现他们欢迎的是歌手张杰。

  科学家张杰没歌手张杰有名?委员略带调侃又略显无奈的发言,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曲高和寡在所难免

  网友“巴菲兔”指出,要理性看待两个“张杰”的不同。“并非明星地位太高,而是科学家地位太低。”网友认为,明星娱乐大众粉丝接机歌星是个人行为,无可厚非。但科学家遭冷落是社会现象,亟待重视。科学家淡泊名利是个人魅力,然而尊重科学家应是社会共识。

  网友“沉默缄默”表示:下里巴人,通俗易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这很正常。但这都无法掩盖科学家“张杰们”对社会进步做出的卓越贡献。

  科学家要会接地气

  在呼吁人们重视科学家的同时,网友也给科学家们支了招。

  “科研要用专业术语,但科普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网友“Laufas”表示,“现在有很多科普网站,科学其实也可以很接地气。重要的是科学家们要有这样的意识。”

  还有网友表示,科学家不需要学明星作秀,但至少可以向明星学习怎样面对镜头。“科学家大多比较内敛,可以尝试对着镜头放开一些。让大众更能接受一些。”  

  合力改变刻板印象

  当然,提高科学家的社会地位需要的是各方合力。媒体可以改变报道方式。陈凯先委员建议:“科学家也是鲜活的人,可以多讲讲人物故事,讲讲科学精神。”网友“支付者也”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媒体有责任引导大众去认识“不一样的科学家”,来改变人们对科学家刻板的印象。

  还有网友建言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加强科学教育。“科研精神,要从娃娃抓起。对科学家的尊崇,也要从孩提时代开始树立。”

  社会对科学家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将决定科学创新的高度。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能树立起尊重科学,尊崇科学家的良好社会氛围。让“科学家张杰”也能获得“歌手张杰”同样的鲜花和掌声!

  新民网 卞英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3·15专版
   第A13版:3·15专版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根据消费水平等提高个税免征额
农业部:转基因技术安全性可控
政府工作报告印上二维码
“欢迎张杰”误会咋看?
全面二孩大环境下,应完善助产士体系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关注A06“欢迎张杰”误会咋看? 2017-03-07 2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