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由马志明的学生卢福来开场,在一段快板之后,马志明和黄族民出场,观众席上顿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叫好声,比平时京剧演出的“碰头彩”更为火爆。《文章会》是一段说给“有学问的人”听的、“具有文化感”的相声,其中还有大段大段半文半白的对话,与现在常见的以网络段子、贬损搭挡、自嘲自讽为主的“通俗”相声大为不同,而剧场“笑果”却非常不错,让人感受到马氏相声的精髓。在一折串场的武戏《赚历城》之后,“瑜老板”王珮瑜的《张松献图》开演,马志明和黄族民客串的书僮又给观众带来不少笑声,一段相声《地理图》的贯口放在这里倒也不显得突兀。《张松献图》中王珮瑜的戏份并不算太多,唱腔部分在原本汪(笑侬)派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调整,邀请李锡祥根据王珮瑜传承谭余一脉的演唱风格重新设计的唱腔颇有新意。而最后一场戏更是演出了轻喜剧的风格,台下时不时传来嘻笑声,身材小巧的王珮瑜与满台男演员形成的身高“反差萌”也让人忍俊不禁。
昨晚的舞美也极有特色。两边的侧幕由四片写满《三国志》原文及注释的景片组成,仿佛是一页页泛黄的书页。整个天幕为黑色,只在中间出现一个卷轴,随着剧情的展开,卷轴上的画面也随之变化,与剧情所反映的场景相对应,既有新意又显得古雅,为整场演出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