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作者陈存仁清晰记载了他在愚园路上“炒地皮”的经过。
根据推测,大约是在1929年左右,小有积蓄的年轻中医陈存仁在老师丁福保的建议下,准备投资地产。在“一乐天”茶楼兜生意,俗称“地鳖虫”的地产中介把他和老师带到了愚园路的一条小河畔,估计是现在靠近江苏路的地方(愚园路附近原有多条小河浜,开埠之前,最主要的聚落是永泉村,该村落是因附近的静安寺而逐渐兴起的。 附近主要河道是沸井浜,越界筑路后,传统的河网结构通过填浜筑路的方式逐渐被路网所取代,道路逐渐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的骨架。西芦浦于清末民初填成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愚园路、徐家汇路(今华山路)。东涌泉浜、永源浜也相继填没。镇宁路江苏路附近还有诸安浜等,那里有一家几兄弟准备把自家的地卖了。“到了那边,见到愚园路面建筑得很好,但是两旁房屋不多,其余都是耕地,上面还种着菜”,其实那时不要说愚园路,就是静安寺路,一二十年代也还是张园(1885-1919年。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以南,同孚路今石门一路以西)、爱俪园(1864-1941年。又名哈同花园,园旁铜仁路原名哈同路。原址位于原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上海展览中心所在,传说其中喷水池,乃旧园仅存遗迹)等几处公园和私园的所在。至于愚园路,可能陈存仁先生因年代久远,时间上记忆也不一定很确,因为按二十年代末的情形,愚园路上应该也有了一些建筑,根据建筑年代的考证,愚园路西面的优秀住宅建筑这时应该已有不少。在陈存仁去愚园路购地之前,据考:以下住宅建筑已经存在:宏业花园(1900年前后始建,中西风格混杂,北部9幢假三层花园住宅为段祺瑞之子段宏业1920年代所建)。西园公寓(1912年兴建)。京兆别墅(1907年兴建,内有独立式假3层西式花园住宅2幢)。久安公寓(1910年前后苏州贝氏建,这幢5层公寓据说这一区域最早建造的一幢公寓楼)。洛克菲勒公馆(1913年建成)。严家花园(1920年建造,花园面积达4900平方米)。“游存庐”(1921年康有为建)。新华村(1925年代建造英式独立大花园洋房5幢 )。亨昌里、联安坊(均1926年建造)。花园里弄藜照坊(1929年兴建,内有14幢3层中英式联合体住宅)等。但陈存仁关于愚园路那一片荒芜的印象应该不会错,只是到底是什么年代尚需进一步论证,也可能他只是注意到了自己所购地皮的附近而没有去远。
据《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一书介绍:美商中国营业公司经理派克,预先得知工部局将填塞田鸡浜修筑愚园路南段计划(据推应在1914年前),就开始建“老鼠仓”,叫公司买办雷汲韩勾结当地地保及地皮掮客,组成抢先购买土地的小集体,按照路线图,分头活动,层层包干,连骗带哄,仅一个月光景,即在愚园路(乌鲁木齐路到江苏路)两侧,以每亩300至600两银子的价格,买进土地100多亩。等土地到手,派克马上从压价收买变为抬价收买,把那一带的地价哄抬起来,结果不到一年时间,那一带的地价每亩涨到8000到一万多两,中国营业公司仅在这一笔买卖中,就获取了暴利100多万两。
陈存仁继续回忆到:当时(1929年左右)掮客指明“四止”(即该地的东西南北四个界线),“白单”上所说的地产占地共三亩七分,索价六千元。丁翁问:这块地皮,有没有“道契”?那掮客说“这是乡下人的田产,没有道契的。”丁翁就说:“我们不妨约个日子和业主当面谈谈价钱。”
从“让予契”到会丈局丈量土地,到由上海的县知事盖印后通过华洋交涉署发出,最后到律师公馆见证,一手交银,一手签字。陈存仁用五千二百元买下了这块地皮。隔了三年,愚园路地价飞涨,后来当选上海二小姐的谢家骅之父,颜料商谢筱初调查到这块地皮业主是陈存仁,三次邀宴,大有非买不可之势,最后陈一松口,以三万元成交,年轻的陈存仁靠“炒地皮”轻轻松松赚到了二万多块钱。
事隔多年,地价涨到十万,后来更是涨幅惊人。陈存仁惟有以讲求心理卫生自慰。
至于沪西那块地,据陈存仁所说,就是后来王伯群为新夫人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造的公馆(1931年至1934年建造),现在的长宁区少年宫所在,王伯群为之被社会舆论监督,终致丢官,抑郁而终,后又为汪精卫等汉奸盘踞,如以堪舆附会,差可信之。不过半个多世纪来沧海桑田,当年风水早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