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青水绿夕阳红
吴莉莉
插图 田红
  ◆ 吴莉莉

  今非昔比,吾辈老年人俨然已成旅游产业的支柱。走出家门看天下,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健身又健心,青山踏遍老人不老。

  长途短途都精彩

  地球村里精彩缤纷,选哪个角度进村才妥?这没定论,唯有适合自身需要的才合理。老年人出游,得度身量制。身体的好坏、收入的高低、准备得充分与否……考虑周全游得就开心,贸然出行会横添烦恼。豪华游也好,农家乐也罢,心态摆正了,几万块的游资与几百块的花费,一样能收获快乐,快乐的实质原本相同。

  江浙一带风景好,“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遍地开花。避开节假日的高峰,邀上亲朋好友去乐一回,闲云野鹤过几天,避开每天不胜其烦的买汏烧,岂不逍遥快活?前几年,我校退休教师携家属二十多人结伴游太湖三山。一路上看到农民从田里挑担上埂,几位老先生就兴奋起来,跑去与农民兄弟商量,欲换肩试担。想当年,大家每学期要带学生下乡学农,插秧、割稻、摘棉花,农活粗通。今日扁担上肩,风采不减;老太们是不敢逞强了,去农家后院果林摘摘桔子,菜园采采辣椒、茄子,或是蹲在灶头旁,与农妇一起炉下填柴,灶上翻铲,也开心得很。晚上众人相聚客厅,回看白日相机里的留影,忆及当年的特殊岁月,感慨万千。

  有些老人善理财,赚到的外快钞票就是一笔外出旅游资金。有对我熟悉的老夫妻,年岁都已古稀。两人养老金共七千余,除了日常开销及看病,闲钱并不多。但老伯股票、基金玩得蛮好,去年赚了十多万。外快来的钱怎么用?没得商量——旅游去。欧洲、美洲一圈玩得痛快,现在目标转入国内,去年九月去了大东北,今年四月中旬又要往川西,去海螺沟、四姑娘山……钞票花在旅游中。闲时与小区里的老姐妹们聊外面的世界、晒出彩的照片,赢得满堂喝彩点赞,老夫妻觉得生活过得蛮有面子。

  大自然是个课堂

  游要有所值,“值”的标准因人而异。出游的大目标定位要准,那应该是对大自然的仰慕、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对美好人生的感情寄托。站在这个高度看世界,心胸会变得博大,眼界会变得开阔,步履会变得轻扬。着眼点的高低与收获的大小成正比。

  复旦出版社的编审、蔡武城教授是我的老“驴友”了。她酷爱摄影,钻研抽象摄影艺术,用镜头去捕捉光与影下的线条变形,追寻变幻莫测的抽象美。开始外出旅游采风时,她已七十岁上下了。茫茫的卡拉麦里大戈壁,老太太久候在大巴司机的座驾旁,那珍稀的普氏野马、疾跑的鹅喉羚、单峰的野骆驼,全被摄入了她的镜头;台湾宾馆大堂里的吊灯造型奇特,老人独自驻足灯罩下,快门按个不停;科罗拉多陡峭的悬崖边,稳稳地端着相机、专注地拍大峡谷的线条美……抽象摄影是一门另类艺术,探索者是寂寞的;但在师法自然的旅游过程里,搜集素材、捕捉灵感又是丰富多彩的。蔡教授生活简单,出门却总推着大号的行李箱。除几件换洗衣服外,箱里装的满是摄影器材,光照相机就三台。老太说:“我这是小人学走路。”她的路走得踏实。脚力尚健时,她每年至少要出国游三次,国内走得就更多。

  我先生大学时学的地理,后来转行当美术编辑,对大自然的钟爱让他与山水结下不了之情,达尔文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是他的爱书,这书的版本我家就有三种。川西高原旅途中,海拔四千八九百米的海子山上,汽车在“神奇的天路”盘旋,山坡上卧满了光滑的巨石。谁把它们搬到此地的,它们又来了多少年?我家夫子即景给我讲第四纪冰川遗迹,讲羊背石,讲冰川擦痕。岩砾堆中,他又指辨着终碛与侧碛之别。声音虽轻,同车旅友却都在听,算是“蹭课”吧,有的用纸笔记下,有的活学活用,对着窗外抢拍稍纵即逝的画面,随即用微信传出,告知千里外的群友。还有的说了:“老师,今朝学到很多,回去给小区老年大学上课,我有好多资本了。”

  走着、看着、听着,只要用心,旅游途中不啻在上一堂生动、形象的大课。导游也能作些讲解,但很多导游资质不高,胸前吊的大多为初级导游证,讲错是常事。贺兰山前看岩画,一阿姨妈妈左看右看看不懂,就问:哎,导游,啥叫“图腾”啦?导游答:“图腾就是图腾文化。”——等于白讲。更有素质不高的导游,为讨好游客,还会加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玷污人耳。如此“误导”,还不如无导的好。

  多伦多飞往上海的途中,我后面有两位素不相识的旅客同座,一番寒暄后,彼此热络起来。侨居美国的问从美、加游罢归国的:“侬对阿拉斯加印象如何?”停了几秒钟,后者答得刮拉松脆:“无聊!”同团的游客听了,面面相觑。六月里,邮轮从温哥华北上阿拉斯加,那绵长的海岸线、茂密的针叶林、壮观的哈勃冰川、嬉戏海面的小海豚,还有三文鱼、大龙虾……一路景色美不胜收,何以无聊?审美情趣、感受各有异同,也罢,旁人缄口为妙。

  结伴跟团交朋友

  前两年听某人说到过四十几个国家,觉得惊讶;后来有说去了六十二个国家的,也够人羡慕;去年遇到位二十八岁的衢州姑娘,已去过一百多个国家,哈,“达人”纪录又被刷爆!

  然而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出游旨在健身益智,不以多寡论英雄,老年朋友攀比不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出游地,不能人云亦云。老人切忌盲目跟从,尤其是远程游,更要三思而行。选择旅行社很重要,常言道:货比三家。自己实地问问、网上查查,千万不能贪图便宜。诸如公园里、小区边摆出的地摊,靠几张打印纸做广告招徕顾客的,那靠不住。万一出了事维权都难。还有些小门店为拉拢游客,能将一根稻草说成金条,这样的“口才”,老年朋友更信不得。

  旅游的方式如今也多:跟团游、自助游、自驾游、异地换房游……老年人出游,以结伴跟团游为妥。一团散客虽然陌生,但头回生二回熟,三回下来早已成了朋友。前年十二月,我游南极。有位七十九岁的高龄老太来自杭州,她个子矮小,穿戴很不起眼,头发花白了,眼睛还有点斜视。见老人独自背双肩包,还拖着拉杆箱,大家都关心她:“你从杭州过来,啥人送?”“勿要人送,自家来格!”老太爽朗得很,一路唧唧嘎嘎地开讲着。她四十二岁时丈夫谢世,自己做会计谋生,靠每月四十多块钱养大了三个儿女。读博士学位的外孙不放心外婆出远门,一定要陪她乘火车到上海登机。老太回绝了,只是让孩子送到杭州车站,也算是不拂孙辈的一片孝心。游南极费用不小,儿女都要赞助老妈,她又回绝。“我退休后被返聘,一直做到快七十岁。袋袋里钞票木老老的(很多)。”小老太太一口杭州官话,自尊、自立、自爱,苦了大半生却始终挺直腰杆做人。年近八旬还能当个“独行侠”走世界,让人刮目。转机途中、冰天雪地的南极圈里,同团的旅友,连同飞机和邮轮上的老外,谁都乐于帮她一把。每次乘冲锋艇登岸、离岸,高大健硕的外国水手更是干脆,轻轻一把将老人抱上抱下,乐得老太哈哈笑,她还不忘道上一句生硬的“三克油”。

  满身“伤疤”行天下

  去年的美、加两国长途游中,我结识了五位来自浙江海宁的旅友。中学教师周、前城市规划处长许、前公安局长王、建筑商赵、花木商黄,年龄从七十六岁下递减至六十九岁。他们每年结伴国内外游,乃铁杆的“驴友”。这五人个个友善、随和,到旅店大堂等领队分配房间,游客多,供人休息的座位少,老头们不争不抢,依次排排坐在楼梯台阶上。我问:“海盐和海宁,哪里大些?”老许、老黄颇有不屑:海宁大得多了!我说:你们海宁出了诗人徐志摩。五人争相补充:还有王国维、蒋百里……口吻里满是自豪。老头们不抽烟,却都爱喝酒,每顿无酒不欢。出门时,旅行箱里五粮液就塞了四五瓶。国酒喝完,就一路买洋酒喝。参观温哥华一家叫“LuLu Island”冰酒庄园后出来,这五位老兄各自左右开弓,提着装着洋酒的沉甸甸购物袋,笑嘻嘻地谁也不嫌重。

  老王好摄影,为捕捉鲸鱼出水的镜头,除了用餐,他几乎整日候在甲板上。手抓“尼康”,肩挎摄影包,火眼金睛地巡视海面。甲板上无遮拦,任凭浪高风大、太阳曝晒,他全不在乎。二千多游客,没几人能见到鲸鱼出水的踪影,他硬是抢到了镜头。我说他幸运,他却实讲:“冷风中,我也冻得刮刮抖的啊。”老王声音极度嘶哑,说话教人听不清楚时,哥们几个就会帮忙翻译。他出言坦率:“我开过十二次刀。”乍一听,谁都吃惊。他五次患癌症,从头到脚均有刀疤,光头颈部位就动了六次手术。左声带全切除,右声带仅剩二寸,故发声困难。但身高起码1米8,伟岸挺拔,剃了个光头,精、气、神都很好。他处世淡泊:“我什么养生法也不听,什么补品也不吃,就爱四处走走。旅游就是健身,运动就是最好的养生法。”死里逃生的现身说法,强胜广告百倍。疾病与心境是对矛盾体,你强我弱,你弱我强。在这条硬汉面前,病魔也变得疲软,灰溜溜地躲一边去了。老王同志活得精彩。

  向世界展示自己

  阿尔巴尼亚有句谚语:看看别人,也让别人看看自己。旅游团是个具体而微的小社会,游客言行举止要自律。霸着景点自顾自拍照,还搔耳弄腮摆姿势,叫人恶心;抢购便宜货忘归,误了集合时间让一车人干等,不好;排队中见有熟人就插进,难为情;为换装翻行头,箱子塞得十足,累得司机装箱时腰也直不起,箱主却不知道谢一句;游程结束小费不付……出门在外,不能锱铢必较。譬如饭桌上端来的番茄炒蛋,红多黄少;一盆鸡腿十只,有大有小分不匀,这类细小琐事若要“维权”,你维得过来吗?有位同团北京大妈说得实在:“服务不到位,其实我们也看得懂,只是想想算了。自己上火败坏游兴,不值。出门在外,开心就好。”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这个尺度,老年朋友真要把握好。

  旅游在外,你看别人,别人也在看你。莫斯科驶往彼得堡的游轮上,中国旅客与俄国船员联欢。内蒙古大学艺术系的老人们一身民族盛装:尖顶的高帽、缀满花饰的长袍、金银贴边的高腰筒靴,才上台就博得满堂彩!他们载歌载舞,一曲多声部的蒙族语《鸿雁》,唱得回肠荡气。歌词听不懂又何妨?音乐没有国界。俄罗斯朋友纷纷与之合影,争戴漂亮的蒙古帽……这热烈的场面,也叫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的同胞们感动。本来一路上,彼此间还有些地域生分感,交集不多,此刻全体拍手鼓掌,因为这是我们大家的骄傲啊。展示了中国老人晚年的风采,内蒙古的老师们出色地当了一回民间外交使者。北京、西安的旅友也大大方方地出了节目,而我们上海这四十几个的大团,扭扭捏捏地谁都不肯上台,坍台了。领队跑来与我商量,总不能丢上海脸吧,我就用俄语朗诵了一首小诗——《САМОЛЁТ(飞机)》,也算救了场。

  老年游是旅游大军中一支劲旅,地球村的角角落落里都留有中国老人稳健的脚印,它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能将健康、有教养的中国老人群体展现于世人面前,那就更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公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8版:康健园
   第A29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30版: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山青水绿夕阳红
老张·老房子·老猫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A21山青水绿夕阳红 2017-04-23 2 2017年04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