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斯福之子的“蚊式飞机情结”
张晓红
■ 罗斯福总统之子的“蚊式飞机情结”
  在世界航空史上,英国德·哈维兰公司在1940年出品的蚊式轰炸机堪称“奇葩”,由于英国受到纳粹德国海上封锁,造飞机用的铝材奇缺,于是工厂干脆用木材造出身轻如燕的蚊式飞机,造就了一段“战场传奇”。但新鲜事物总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就拿英国盟友美国来说,美国陆军航空队就认为蚊式飞机不过是“奇技淫巧”,比不上本国的P-38“闪电”飞机。可是,天底下总有“意见相左”的人,美国陆航一位上尉却对该机“一见倾心”,他就是罗斯福总统的次子埃利奥特。

  1940年,面对世界大战的阴云,美国开始整军备战,年满30岁的埃利奥特志愿参军。本来,埃利奥特患有眼疾,不具备当飞行员的基本资格,但他对飞行情有独钟,死活都要参加航空兵。由于罗斯福早年当过海军,怕有人“说闲话”,不让儿子去考海军航空队,而安排他是去报考陆军航空兵(后为美国空军)。即便如此,《纽约时报》仍揪住埃利奥特视力差的疑点不放,质疑他“走后门”。

  埃利奥特没有给父亲丢脸,很快通过技术考试,于1941年秋天来到第6侦察中队报到。在这里,他接触到从英国进口的一架蚊式飞机,该机主要用于飞行测试与军事评估。与高层态度不同,埃利奥特对这种速度奇快、火力强劲的飞机充满感情。很快,他便接受一项机密任务——驾驶蚊式飞机对西非撒哈拉地区实施侦察,监视投降德国的维希法国军队的动向,这对飞得又高又快的蚊式飞机来说不算难事,所以埃利奥特机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本人还被为第3航空侦察大队指挥官。

  1942年,美军发起“火炬行动”,在维希法国统治的北非阿尔及利亚殖民地登陆。行动前,埃利奥特的侦察大队对阿尔及利亚海岸进行侦察。在选择什么飞机侦察上,埃利奥特与上司发生争执,后者坚持用B-17轰炸机,埃利奥特则希望用蚊式。最终,两派人马分别驾机进行比试,结果蚊式轻松胜出,埃利奥特如愿以偿。

  11月初,埃利奥特坐进从英国空军借来的蚊式飞机,指挥机组在地中海南岸转了一圈,成为美军对北非战场实施侦察的第一人。返航后,埃利奥特对蚊式的性能更是赞不绝口,声称如果用B-17或P-38执行此类任务,很可能会因飞行高度或速度不够而有去无回。所以,他力推美国陆航大量购买蚊式,此时恰逢蚊式开始在美国邻国加拿大建立生产线,于是陆航顺势订购了一批。

  第一批加拿大制造的蚊式飞机抵达华盛顿特区时,美国陆航特别安排空中管制半小时,让蚊式飞机在城市上空进行飞行表演,罗斯福总统还特意让人把自己的轮椅推出椭圆形办公室,用望远镜欣赏了儿子推荐的这款木制飞机。

  在接下来的战争岁月里,埃利奥特总共在欧洲战场执行了89次战斗侦察任务,大部分情况下,他都选择蚊式飞机充当自己的座机,最后以准将军衔退役。  张晓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防空专家执掌“大卫之盾”
罗斯福之子的“蚊式飞机情结”
1982年英军奇袭佩布尔岛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2罗斯福之子的“蚊式飞机情结” 2017-04-24 2 2017年04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