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1982年英军奇袭佩布尔岛
宋涛
■ 英军与炸毁的阿军飞机合影
  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战争是迄今英国单独进行的最后一场战争,算是“日不落帝国”的一缕余晖。在这场“谢幕演出”里,英国特别空勤团(SAS)和特别舟艇中队(SBS)从南乔治亚岛一直杀到斯坦利港(也称阿根廷港),堪称“无役不与、每战必先”。其中,英军突袭佩布尔岛之战更是世界特种作战的样板之一。

  瓷器店里抓老鼠

  1982年4月,得知阿根廷占领马岛后,英国迅速组织特混舰队开赴南大西洋,决心武力复岛。经过侦察,特混舰队司令伍德沃德决定在圣卡洛斯湾登陆,从地图上看,马尔维纳斯群岛由东面的索莱达岛和西面的大马尔维纳斯岛组成,两岛之间由圣卡洛斯海峡隔开,圣卡洛斯湾就在索莱达岛沿岸,远离阿军布防重点斯坦利港,况且它与斯坦利港没有道路相连,可谓最佳的突破口。

  但英军面前有个障碍——佩布尔岛,它位于海峡北侧出口处,阿军建有机场和雷达站,派驻了普卡拉攻击机,该机能在简易跑道上起降,一旦英军登陆,该机必将群起攻之。更麻烦的是,由于佩布尔岛上有雷达,英军若接近就会被发现,进而遭到阿根廷海空军打击。

  英军准备了空袭、炮击、强攻和特种兵突击等方案。经过斟酌,伍德沃德拍板,让SAS特种兵上!

  特种作战的特点是必须策划周密,掌握可靠情报。5月11日,英军护卫舰“活泼”号驶入圣卡洛斯海峡进行火力侦察,不仅击沉了阿根廷补给船,还确认佩布尔岛上的阿军机场还在使用。13日凌晨,SAS派出8人先遣小组,由肯特中校率领,乘橡皮艇登岛侦察。他们白天隐蔽待机,晚上抵近到岛上机场,通过夜视器材观察,确认机场上有11架飞机,还查明机场及雷达站的警卫部队位置,与此同时,他们还选定机场附近一处平地,作为后续部队的直升机着陆场。

  雷霆一击

  14日夜,佩布尔岛突击开始了。肯特率小组占据着陆场周边的警戒阵地,并在着陆场周边用灯光设置标志。此时,英军驱逐舰“安特里姆”号驶抵该岛南侧战位,做好对特种分队的火力支援。由于运载SAS后续部队的直升机迟到,令原计划的行动时间仅剩下30分钟。增援的SAS部队包括44名突击队员和1名指引军舰炮击的海军上尉,他们还带来81毫米迫击炮和火箭筒。与先遣小组会合后,肯特把大家分为多个四人小组,攻击机场上的不同目标,肯特亲率一个小组,在另两个小组掩护下袭击弹药库。SAS将迫击炮部署在集结点上,其他人携带火箭筒等装备前进,随队的海军上尉在一个制高点设置观察哨,负责引导舰炮支援。

  距机场约50米时,两个狙击掩护小组展开,八个人每人配有一支带消声器和红外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各小组就位后,海军上尉根据之前用激光测距仪测出的目标方位,引导驱逐舰用舰炮轰击,SAS部署的迫击炮也同时射击。毫无防备的阿军从睡梦中惊醒,当他们试图组织抵抗时,又遭到攻入机场的SAS队员扫射。被压制在工事里的阿军警卫试图向岛外呼叫支援,但耳机里除了噪音什么也听不见,因为英军使用了电子干扰设备,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络。

  随后,SAS队员按计划向各自目标攻击,多数队员扑向机场上停放的飞机,除了在机上安装炸药,还利用各种武器射击。一名参战的SAS队员回忆:“我们用步枪打飞机,枪弹射进飞机的驾驶舱里,碎片在空中飞舞……此时,所有飞机不是在燃烧就是布满弹孔。”同时,另一部分队员攻击了阿军油库和雷达站,顺利摧毁了目标。

  预定行动时间已到,肯特发出撤退信号,各组交替掩护,沿原路撤回着陆场,乘坐3架直升机返回特混舰队。此战后,阿军部署在佩布尔岛的机场和雷达站全部摧毁,被迫放弃了该岛,英军终于拔掉这颗钉子,为下一步在圣卡洛斯湾登陆扫清了障碍。     宋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防空专家执掌“大卫之盾”
罗斯福之子的“蚊式飞机情结”
1982年英军奇袭佩布尔岛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21982年英军奇袭佩布尔岛 2017-04-24 2 2017年04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