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履历、浪漫的爱情与高颜值搭配,再加上出身于体制却反建制的“出格”举动,让马克龙受到法国精英阶层的青睐。然而,这个近乎完美的形象其实并不完美。
为了吸引底层选民的选票,马克龙极力想“洗掉”身上的精英味,甚至不惜回避大学神经学教授的父亲和医学博士母亲给予他的良好家庭背景,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全凭自己努力成功的普通人。这让马克龙的母亲都表示难以接受。这个“无政纲先生”说是“非左非右”,其实就是“既左也右”,“兼容”各种执政理念,只要能为他赢得选民的心。
马克龙与比自己年长24岁的妻子越来越高调的师生恋,也博得不少眼球。有外媒这样评价马克龙:“他的私生活似乎比任何一个政客更有吸引力。”而巴黎路边的书报亭拿马克龙的“半裸照”摆在显眼位置。不少人路过时停下脚步甚至掏出手机来拍照。
当然,勒庞也并没有那么真实。有一个因为种族主义和反犹太而臭名昭著的父亲,玛丽娜·勒庞的“极右”标签“与生俱来”。但这也为她赢得了不少关注。接手国民阵线以来,勒庞一直在试图甩掉“极右”标签,为此她与父亲决裂,甚至在今年的竞选中放弃了姓氏,改称“总统玛丽娜”。
然而,除了排外,玛丽娜·勒庞的政纲与极左候选人梅朗雄并没有差多少。不久前她又爆出了抄袭菲永演讲的丑闻,竞选团队却将其掩饰为“向菲永致敬”。而如今,为了争得更多选民,她又在“脱欧”问题上退缩了。
无论未来是“马总统”还是“玛总统”,为了坐上宝座,民众想听什么,他们就讲什么。谁能保证他们“上位”后还能守住初心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管谁将赢得这场选举,法国选民选出来的似乎都是个“假总统”。
特派记者 齐旭 (本报巴黎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