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宿余庆坊
王士雄
  王士雄

  前阵子,赴贵州余庆开会,县里特意安排夜宿红渡余庆坊。凑巧,那天因飞机延误,两位好友深夜一点才到,晚了六个时辰,让我们东看看,西走走,置身“一水老村古梯田,三千九百康养园”的山乡,恍如隔世,却亲眼目睹,这块精准扶贫典范的热土,亲身体验,红色文化交替的情怀,寻找居山的乡愁,乡风和乡景,这种记忆里的味道。

  从余庆县城驱车到红渡,大约有40分钟的路程,一路上,大美余庆,风光旖旎,有水色魅蓝,乌江画廊的飞龙湖;有翠绿分明,山雾萦绕的玉笏山;有气势磅礴,世界之最的高水坝……说起红渡的来历,自然,与红军强渡乌江战役有关,当年,红军与村民唇齿相依,同舟共济,胜利突破乌江防线,举世闻名。从此,大伙自豪地将村名改红渡了。

  县原骆秘书,人称小才女,在介绍的语气中,透着一份喜悦:红渡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人文,浓墨重彩的著名梯田,因交通不便,曾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脱贫攻坚中,政府引领给力+企业投资发力+扶贫基金助力+“空巢”入股添力,终于凝聚合力,村民成职工股东了、沉睡资产盘活了、宽广道路通村了,红渡从文化生态、自然生态、心灵生态的修复,推进了升级和升值的转变,按国家“旅居农家”示范标准,逐步建成绿色生态、观赏农业、红色记忆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红渡景区,余庆坊,也成红渡的“星”宾馆,这响亮的牌子,还是县谭书记“一锤定音”的呢!

  前年落成的余庆坊,体现整个山村现代和乡愁的韵味,有春心居、夏荷居、秋白居、春明居等八处接待点,一幢幢宅院名,你仿佛名人雅士山居的烟波钓徒,这里,以原有黔北民居的外貌,坡层顶,墙体上连接处,深色清漆的木板门窗,推门而入,配有风格迥异的花架厨壁,挂有蚊帐的大木床,呈现怀旧复古的木屋,甚至连杯子都是大竹筒,每个细节,烘托得古朴庄重,隐隐散发着温馨舒适的气息,而适应现代生活,电视机和卫浴洁具,可全都时尚货哦!半夜三更,在冬瑞居庭院,常大爷递上一碗碗热腾腾的面,一个荷包蛋,伴有八宝炒酱,清香可口,农味十足,一下子,大伙忘了途中疲累,老汤是上海一家宾馆老书记,还是国家星级宾馆的评委,对这次吃住赞不绝口,当支付每碗十元餐费说谢谢时,大爷言为心声:不用谢,这是党的政策好啊,脱贫帮在根子上,精准抓到点子上,我们的好日子有奔头。

  田野上,虫声唧唧、蛙叫咯咯、鸟鸣喳喳,此起彼伏,悦耳动听,平添了几多美妙,几多乐享,那是都市人听不到的山村小夜曲,当山风吹进庭院,吹响几棵高大的芭蕉叶,“噼啪、噼啪”,似催眠声声,一切都是那么地恰到好处。

  红渡的夜色,格外迷人,并非想象中“一团漆黑”的山庄,如今,既留住乡愁,又新尚别样,处处呈现现代的元素,远方的山壁,秀上一圈灯光,勾勒出山峦的轮廓,在峰顶上,一盏明亮的绿色激光灯,摇摆着、转动着,射向数百米外的景物,时隐时现、时明时暗的变幻,令人目不暇接,这蕴含饱满的色泽和净度,如一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漫步五洞屏观景长廊木筏道,灯光明亮,绵延千米,犹如一条金色的盘龙,龙头通往村庄,龙尾通向梯田,前后山坡相连,此刻,地下的火龙,天上的激光,交相辉映,唱响一组美妙的交响曲,璀璨动人,绿色、红色的光芒,令人无限遐想。我和夏洁、忠余,边说边笑,听溪声哗哗,穿流不息,布谷亭、赏荷亭、半月亭等亭阁,布局雅致,亭内壁间,名人名帖,寓意深长,忠善轩、福佑轩、风洞轩等,移步换景,令人神往,沿着长廊两旁,林木葱郁,四季花香,紫薇、黄菊花、美人蕉、腊梅等,具有观赏性的树木和花草,组成一幅幅、一片片的山水画卷,美不胜收。伸向山坡的龙头口,这儿是“庄稼之神”,奉若神明,平时在“耘鼓亭”里击鼓,以求风调雨顺,象征“五谷丰登”,在保佑着百姓吉星高照,在庇护着人们吉祥如意。

  余庆坊,祖国新农村脱贫路上的一个缩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科创上海
   第A06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新闻
   第A1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军界瞭望
   第A15版:军界瞭望
   第A16版:广告
天涯逆旅海彬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苍崖积素(纸本水墨)
夜宿余庆坊
足迹
寒食春深祭古人
新民晚报夜光杯A11夜宿余庆坊 2017-05-29 2 2017年05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