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以“群”分
李大伟
  李大伟

  过去,丈人考察女婿,最精准的方法是看他周边朋友,物以类聚。

  今天,老板考察员工,最佳的途径是看他的微信群,人以群分。

  入群好比入病房,倘若进的是肝炎病房,不可不慎。

  我有个生意人群,其中有一老江湖,拍拍胸脯,自豪自炫:“兄弟今年虚岁七张分啦。”这是立弄堂口辰光的口吻。分:一张十元面值的人民币。此切口出典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面值最高十元,雪青颜色,号称“青币”,一折二,塞在的确良衬衫上衣口袋,服服帖帖,隐隐约约,不显山露水,十分低调,上海话:这就叫老茄!七张分就是七十岁。这个群的生意人,不谈养生,不谈偏方,不谈下一代,只谈新生事物,谈以色列的全民创新,谈印度的服务经济,谈中国的互联网进步,谈可燃冰,谈机器人。天天在学习,唯恐被遗弃。谦虚使人进步,学习使人年轻。这个群里的“群”众,不少六十以上,个个目光炯炯,精神焕发,秘方就是学习。学习是最好的青春宝。这个群,不是病房,是健身房,永远朝气蓬勃。

  微信里,晒旅游、晒美食、晒幸福,一晒就是一连串,就像年轻妈妈晒尿布,一晒一竹竿。照片往往满足于浅层次的,在这样的群呆久了,你会变得浅薄、变得慵懒、变得虚荣。

  我即将奔六啦,往往被拖入老人群里,特征:养生多,偏方多,而且都是附带恐吓的偏方,前后矛盾的偏方。待在这样的群里,等于陷入十面埋伏,草木皆兵,终日疑神疑鬼,胆战心惊,吓出神经病。仿佛生活不是为开心,而是为防病,待久了,神经兮兮。这些群还有个栏目专门转载“看穿”人生的段子。什么叫看穿?一句话:“对自己好一些,对小辈提防些。”以自私为门槛,以门槛为世故,以世故为聪明,以聪明为高明,充满了老谋深算的阴暗:防病防盗防子孙。这样的群里呆久了,好比进了等待换肾换肝的病房,满屋充满着末世的绝望情绪,虽不传染,却被感染。

  还有一类群,天天讲西方高福利,希望中国也像希腊一样,休假日多于工作日,仿佛生活在琼瑶小说里,只有恋爱,没有生活;好比生活在《红楼梦》里,只有享受,不见劳动;好比生活在海子的诗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只有随心所欲,没有琐事缠绕。那么谁来养活我们呢?那是诗,是梦,是糖精片,不是现实,不是生活。一百多年来,欧洲政客不断允诺更好的福利以获取选票,现在高福利已成为竞争累赘,而欧洲的衰落正是源于高福利。什么叫高福利?坐享其成。这样“理念先进”的群不敢入,呆久了,就会变懒。从消费者堕落为剥削者,成为“搪瓷七厂”厂长——荡在家里、住在家里、吃在家里(沪语:搪与荡、瓷与住、七与吃,互为谐音)。“小剥削”:比如抢红包;“大剥削”:吃社保;再不够,“穷剥削”——转移支付、展期支付,下一代为上一代托底还债。这不是堕落是什么?这样的群,就是懒人群,连常识推理都没有。

  群,是个大染缸,所谓“一票货色”,就是出自大染缸的一批货,趋同性极大,跟着大仙会跳绳。选什么群,决定你什么视野,甚至价值观。

  群的最大特征:物以类聚。它会裹挟你,让你“常在河边走”;最大的风险:“哪能不湿鞋。”

  过去:“男人入错行,女人嫁错郎”;现代人入错群,好比小孩轧坏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点兵朱日和
   第A03版:点兵朱日和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人以“群”分
在澳大利亚,与动物亲密接触
暑假科普正当时
那么远,那么近
智慧快餐
“线人”
情之切切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20人以“群”分 2017-07-30 2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