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湾边防斗蚊
万兴坤
■ 深入丛林做实验
  ◆万兴坤

  静静的额尔齐斯河在流淌。这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河的下游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边境,拐弯时与喀拉苏河、阿拉别克河交汇,故称北湾。每年开春以后,冰雪消融,雨水丰沛,河水上涨,形成广阔无垠、波光粼粼、布满水草的大沼泽,也是蚊虫、蚋等吸血昆虫的滋生地,素有“蚊虫王国”之称。新疆军区在北湾驻有边防连,属哈巴河县境。当地除驻军外,几乎是无人区。驻防官兵不仅守卫祖国的神圣疆土,盛夏季节,还要战蚊虫、履使命。几代军人都默默地坚守:蚊虫叮咬不言苦,忠诚戍边不言悔。

  2006年秋,我在北湾边防连第一次见到张桂林,后来在多次执行任务中合作。她齐耳短发,穿一身合体迷彩服,身材苗条,文静秀气,干练泼辣。在北湾,从连长、指导员到士兵,只要见到桂林,都亲切地喊她“张姐”。

  1991年,这位刚毕业的新疆大学生物系优秀硕士研究生,被军区特招入伍,分配到疾控中心从事“消、杀、灭”工作。她到边防团调研时,听说北湾蚊患给官兵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便立即赶赴连队。她与大家一起巡逻执勤,钻芦苇、穿灌木丛,迎面扑来是铺天盖地的蚊子。她还到每个班转了转,看到一张张年轻战士脸上和胳膊皮肤,被蚊虫反复叮咬,留下密密麻麻的瘢痕,甚至大面积发炎,红肿、溃烂,一抠就出血、流黄水,心疼得流泪了。据连长讲,由于蚊子密度高,平日战士们不能在野外呆着,一个个血性男儿,不能窝着当“宅男”。于是,他们想了个土办法,点燃晒干的牛粪、马粪,用烟雾驱蚊,进行篮球比赛,体能锻炼。连队至今流传“点着牛粪打篮球,烧着艾草上厕所,蚊帐里面开班会,夏穿棉衣去巡逻”。漫长的边防线,巡逻离不开军马和军犬。这些富有灵性的动物也怕蚊子,但有对付蚊子的“招术”。军马总是不停地甩头或点头,见河就往水里跳。因此,沿河不骑马。军犬、土狗学会打洞,把身子藏在洞里,但裸露头部上的眉骨和眼眶,还是被蚊子咬烂了,先后有七条军犬被咬死。连队养的猪,不住猪圈,而跑到营门前的河塘里,经一番打滚,全身涂上厚厚的淤泥,或干脆沉到泥浆里,只露鼻孔出气。

  初次到北湾的人,对蚊子有种恐惧感。司务长欧立军的爱人,千里迢迢来队探望丈夫,正好是蚊子高峰期,刚进营门半个时晨,被蜂拥而至的蚊子咬得浑身起包块,继而发高烧。翌日,她拎起还没打开的行李,搭着便车回老家了。后来,她给爱人打电话,表达愧疚之感。丈夫盼她没蚊子的时候再来。

  张桂林的心再也不能平静,总是魂牵梦萦北湾。自那以后,她每年四至八月,率课题组的同志蹲北湾、搞调研、做实验。汛期过后,河面露出一个个浅潭,在阳光照射下,异彩闪烁。为弄清蚊子生长的源头,张桂林拉着熟悉地形的军医,踩着泥泞路,到河里测量水深、水温,采集幼虫。为检测蚊虫密度,在营地搭起帐篷,放置诱蚊灯,24小时动态监测,每平方米检测到3500余只蚊子。夜间,他们还走进气味刺鼻的马厩、猪圈采样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做药物对比试验时,张桂林让战士在胳膊上涂不同的驱蚊剂,自己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暴露胳膊,以身试蚊。一个试验下来,胳膊和脸上被蚊子咬得布满大大小小的包块,至今脸上还留有印记。

  从乌鲁木齐到北湾,路途遥远,乘长途车需十多个小时,要穿越克拉玛依沙漠和魔鬼城。有时,张桂林只身一人,带着实验设备,登上大巴,从早晨出发,到达北湾已是深夜。那时,她女儿年纪幼小。有一次,正准备第二天去北湾时,当晚女儿发高烧、呕吐,折腾了一夜,清晨刚刚入睡。看着宝贝女儿,她放心不下,如取消北湾之行,打乱实验计划。她狠了狠心,把女儿托付给婆婆,从量体温、吃药到观察,作了详细交代。而后,与同事们按原计划行动。一趟差几个月,回到家里,孩子见了妈妈如同陌生人。如今女儿长大了,懂得母亲的辛艰。

  多年来,张桂林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毒性病理分析,掌握了蚊蚋等吸血昆虫的种类、栖息、习性,活动规律和危害程度,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药物筛选试验,采取综合防护。北湾边防官兵长期遭受蚊害,引起了军委总部的重视,派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进行联合攻关。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经十余年艰辛努力,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成功研制出皮肤外用驱避剂,新型系列防蚊服。这种防蚊服透视性好,在肘部、膝盖、脚踝增加面料,更加牢固,舒适实用。适应不同任务需求,达到有效防护,给边防官兵带来了福音。新疆军区、兰州军区先后分别表彰张桂林为“昆仑卫士”、“巾帼建功”。

  两年前,我在乌鲁木齐再次见到已是副主任医师的张桂林,问她常年奔波于北湾的感受,她笑答:“我是学生物的,干的又是本行,保护边防官兵的生命和健康是自己的职责。”是的,我们的共和国戍边卫士,在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的青春、奉献、流血和牺牲与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安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点兵朱日和
   第A03版:点兵朱日和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一个上海兵的生死90秒
北湾边防斗蚊
一支特殊的驻港部队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纪实A21北湾边防斗蚊 2017-07-30 2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