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2:老三届/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洋山岛采购海货
虞鸿扬
  那次去小洋山岛采购海货,还是1971年的事,时隔现在将近46年。

  当时我在奉贤五四农场十三连担任司务长。一日接到场部采购员老俞的电话,邀我同去洋山岛。他去那里为农场采购海沙、石子等建材,带我去是顺便采购海货,改善连队伙食。他还说,那里的海货便宜到你不相信。

  真的吗?!这个最能触动司务长神经的信息,令我兴奋不已。平时只有望海议论而无法登上的神秘海岛终将变为现实。在那个年代,洋山岛是东海前哨、军事要地,听说好些鱼雷快艇潜伏在岩礁之中,都时刻准备着。那时去洋山岛没有常规交通,只有持有特别通行证,方能搭乘军舰上岛。

  出发那天下午三四点,我们相约来到芦潮港,上了一艘机帆船,这是岛上专门运送沙、石料的。船老大把我安顿在后舱一个格子笼铺位。我吞下两片晕船药,在肚脐上贴上姜片,拉上格子铺的木沿门,不多时就昏昏睡去。

  第二日我被老俞叫醒,当我将头伸出船舱向海岛一眼望去,惊呆了。远处是黑压压,光秃秃的石头山,巨石层层叠叠。稍近一点的海堤旁,房屋是石头砌的,周围的一切也都是由大小不同的石块组成,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石头世界。此刻耳边的嚓嚓铲沙声把我的视线拉了回来。我发现脚下的船已搁浅在沙滩上,四条黑影忙碌得不可开交。定睛一看,才看清四个船工正在铲海滩里取之不尽的海沙。他们用铲子把沙装进一个个筐里,拉上跳板,倒进船舱。

  上了洋山岛,在初升太阳照耀下,天全亮了,这石头世界更清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方草,只有那山石间的细缝里长出一簇簇翠绿的仙人掌,在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此时我看清了脚下的小路都是用石板铺就;也看清了石砌房屋周围挂着许多渔网;还吊晒着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海鱼。

  走了不多久,来到了采石场大队部。队长老林早早在门口等候,见我们到来,扯着渔民特有的大嗓门,老远招手大喊:“大陆来客人了,大陆来客人了。”屋里的人闻声全都跑出屋外,真有点像列队欢迎的场面。

  当天下午老俞就谈妥了沙石供货合同。抽一空档,老林队长带我们参观了海蜇加工场。参观时林队长指着大池子里正腌制的海蜇告诉我们,新鲜海蜇从海里打捞上来,就放到这池子里腌制。腌制一个星期叫头矾,两个星期称二矾,直到四个星期为满月。满月就相当于成品,可出厂上市了。如果继续腌制就叫剩海蜇,是海蜇中的上品。这次参观长了知识。

  第二天早饭后,林队长带我们逛农贸集市,采购海货。那集市规模不大,人也不多,有沿街店铺,也有路边地摊。问了几个摊主海货的价钱,想起老俞说那里海货便宜到你不相信的话是真的。海蜇皮两角一分钱一斤;海蜇头一角九分钱一斤,让你更为吃惊,现在根本看不到的野生黄鱼鲞,每片都在半斤以上,但只有八分至一角一斤。还有好多鱼,以前见都未见,这里海货名目之多真可谓目不暇接,让我开了眼界。最后林队长把我们带到海产品供销社。我在那里为连队食堂买了两百斤海蜇皮;两百斤海蜇头和其他一些鱼鲞。正可谓满载而归。

  在以后几十年的场友聚会中,连队食堂五分钱满满一盆的海蜇皮或海蜇头,嫩、脆、鲜美的味道,还会时常夹杂在谈笑中。

  虞鸿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点兵朱日和
   第A03版:点兵朱日和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话题/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去洋山岛采购海货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朝气蓬勃的知青
我在部队当驾驶员
二维码扫描关注
新民晚报老三届/金色池塘A32去洋山岛采购海货 2017-07-30 2 2017年07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