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北京西城广内街道日前成立“单车联盟”,发布“文明公约”,200名志愿者引导共享单车有序文明停放。每天上午7点至9点,下午4点半至6点半,雷打不动值守。还划出专门区域,使橘、黄、蓝、绿等各种颜色的单车能够整齐码放。如今“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状况较之以往有了明显改观。读罢这则消息,笔者颇有感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借鉴一些有益的做法。
一段时间以来,共享单车的停放让人颇费心思。无序停放其实是“羊群效应”在作祟,你乱停,我也乱停,一发不可收拾。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的变化,需要经历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这勾勒出人们习惯养成的演变过程,也明示了规则意识的涵养路径。所以要不断加大引导力度,以期积小胜为大胜。
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在细节方面进一步加强。有关方面可及时发布“共享单车文明公约”,和居民约定,爱护单车、守法骑行、定点停放、码放整齐等。同时,号召更多的社会单位加入“单车联盟”,动员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共同维护身边秩序。“涓涓不塞,将成江河”。大环境是由小环境组成的,点上越干净,面上越清爽;干净之点越多,清爽之面就越大。
志愿者的付出必须得到社会的尊重。平凡人的快乐,最有感染力。在他们身上,人们更多看到发自内心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感染着身边每个人。志愿者的工作看似平凡,但却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创造更丰厚的价值,同时,成就着更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