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年初,上海的一次音乐会上,德国女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在西蒙·拉特执棒下演奏了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我被她的演奏技巧和气质吸引住了。她一袭毛质桔红色长裙,白色手绢垫肩,依然瀑布般金色长发,虽然已过五十的穆特掩盖不住岁月流逝的梳拂,显得有些沧桑感,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也许是她的人生她的经历她的生活镶嵌铸就的。
记得,有一年,她是在演奏巴赫的《恰空》舞曲,被指挥皇帝卡拉扬发现,从此名扬天下,那时她还是年方13的楚楚少女,“事如芳草春常在,人似浮云影不留”。如今,穆特还是那么美,那么自信和那么“君临天下”,无怪乎有人赞誉她为玉立于音乐宫殿上的女神——小提琴女神。笔者曾两次在沪上听过她的演奏,她的莫扎特、她的维瓦尔第,在唱片里听她的演奏就更多了,也写过赞美她美不胜收的演艺和风采。
她演奏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兀地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我听过《引》很多次,包括韩国郑京和的演奏。尽管都相当不错,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然而与那次听穆特的感受,还是有细微不同,或者说穆特更企及完美。以前听的只感觉一种力度、一种热烈、一种气象、一种技巧的宣泄,而穆特在演奏中把听者带进更高华精妙的境界,感悟到她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她把自我的人生历程浸融于曲中,因此更奔放更热烈更洒脱也更深沉。在演奏中她把开始段落拉得舒展悠缓饱满,富于张力,于丰盈紧张中附含幽远的伤感,于绵缠旷远里藏隐着淡淡的牵思。接着是大段奔腾热情、堂皇富丽的呈现,融深刻和炫技于一体,把《引》曲发挥到极致。
穆特是典型的德奥演奏家,热情严谨、内敛缜密,具有优良素质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人称女梅纽因,她现是皇家音乐学院国际小提琴研究会首任主席。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把最好的小提琴曲奉献给音坛,而且她还将古典音乐大众化,走进教堂、走进酒吧公园、走进市井街巷,把古典音乐的缤纷花瓣撒向芸芸众生。穆特组建自己的弦乐小组,巡游世界各地,演奏巴赫、莫扎特、维瓦尔第,既演奏高难度作品,也表现通俗浅近作品,让古典融入民间,使之愈温馨亲切、愈接地气。她在演奏上不局限于古典浪漫派传统作品,而另辟多线发展的蹊径,加强现代作品的比重,也演奏流行爵士乡村作品。现今是多元化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音乐亦然如此。这应该是穆特令人格外敬崇之处。
古典音乐经典音乐,不只在舞台上,它的土壤在民间,在市井街巷中间。